警醒!中日若开战,可千万别盲目自信!高志凯的提醒,每个中国人都该听 最近苏州大学讲席教授高志凯的一番话在网络上引发热议,这位常与西方媒体交锋的国际问题专家,在今年6月谈及外事应对策略时话锋一转,着重提到了中日安全问题,直言要警惕隐藏在民间的日本情报人员,这番提醒可不是危言耸听。 熟悉高志凯的人都知道,他常年在BBC、CNN等国际平台为中国发声,最擅长拆解西方媒体的话术陷阱,而这次他特意点出日本的“潜伏者”,正是基于对国际博弈细节的敏锐洞察。 他说这些人藏得极深,不是咱们印象里凶神恶煞的样子,可能就是你家楼下日式料理店的老板,笑着给你端上刺身的同时,已经把周边变电站的位置记在了心里。 其实早在上世纪80年代,日本东芝公司就有过专门的情报部门,20多个专职人员每天收集各国技术信息,甚至搞出过非法出口数控机床的事件,可见他们在情报工作上有多老练。 现在更麻烦,有些在汽车、电子行业当高管的日本人,借着开会、审计的由头,把咱们的产业数据偷偷抄走,这些东西到了日本军方手里,咱们的生产线弱点可能都被摸得一清二楚。 还有些以支教、学术交流名义进来的,课堂上给学生讲“中日友好”,转头就去高校实验室打听国防相关的科研进展,这种软渗透比硬抢夺更让人防不胜防。 可能有人觉得和平年代搞这些没用,可现代战争早就不是只拼枪炮了,信息战才是先头部队。 要是开战当天,他们把跨江大桥的承重数据发出去,日军导弹一炸,咱们的物资车队就全堵在半路上。 更损的是心理战,他们伪装成网民发帖子说“某某港口被占了”,本来大家都在支持前线,谣言一散人心就慌了,这比真炮弹还伤士气。 咱们总说抗战时的汉奸可恨,可那时候传递情报还得靠发电报,现在一部手机就能实时传输,速度快到根本来不及拦截。 而且现在的潜伏者更会装,有的还主动给灾区捐款、参加社区志愿活动,用善意把自己包装起来,比当年的汉奸难分辨十倍。 之前就有新闻说,有人打着“城市调研”的旗号,给年轻人钱让拍军事基地周边照片,背后组织者就是长期潜伏的境外人员,这里面日本势力占了不小比例。 当然不是说国家不管,只是咱们国土这么大,人员流动这么频繁,单靠专门部门肯定有疏漏,这就需要咱们每个人多留个心眼。 比如小区新来的邻居,中文说得比你还溜,却总打听附近驻军情况,深夜打电话还躲着人,这时候就得提高警惕了。 在公司遇到外方同事追问核心技术参数,哪怕他说破大天是“行业交流”,也得一口回绝,这些信息绝不能拱手让人。 高志凯的提醒,从来不是让咱们搞极端排外,而是保持必要的警惕,毕竟国家安全这根弦松不得。 咱们不用去当侦探,只要记住涉及国家机密的不说,让拍敏感照片的不干,看到造谣的就举报,这些小事凑起来就是铜墙铁壁。 国家强大了是好事,但越强大越要防背后的冷箭,你身边有没有遇到过可疑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