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军机械化程度低只是跟美军没法比,在欧洲是独一挡的存在。在41年德军就装备了63.8万辆卡车和18.9万辆小汽车,外加22.4万辆摩托车和1.3万辆各式半履带牵引车。只不过41年德军共有181个师500余万人,这些车辆根本不够分,所以后面组建的那几波步兵师普遍装备骡马和马车来提供后勤。 说起二战时候的德军后勤,大家总爱拿美军那堆雪佛兰卡车出来比,觉得德国人穷酸,坦克开得欢,补给却靠马拉车过日子。可实际情况呢?德军在欧洲大陆上那机械化水平,搁当时其他国家眼里,绝对是独一份儿的高端货。1941年6月巴巴罗萨行动前夕,德军陆军总兵力超过520万人,编成210个师左右,包括各种临时拼凑的单位。全军机动车辆库存有近20万辆卡车、14.5万辆乘用车、22万辆摩托车,外加1.5万多辆无装甲半履带车。这些数字搁法国、英国或苏联那儿,压根儿比不了。法国人坦克多,但运输车队规模小得可怜;英国远征军机动部队勉强凑合;苏联虽有坦克堆成山,可后勤车辆匮乏到连基本补给都跟不上。德军这套配置,让他们能在短时间内砸出闪击战的节奏,横扫波兰、法国和巴尔干,欧洲其他军队只能干瞪眼。 为啥德军能攒出这么多车?一部分靠本土生产,像奥佩尔布利茨卡车和梅赛德斯-奔驰的型号,工厂从1930年代末就加班加点。另一部分是占便宜,吞并捷克后,斯柯达和塔特拉的卡车源源不断进账;打下法国,又捡来雷诺和雪铁龙的货。摩托车队尤其多,侦察连里骑士们骑着宝马R12或R35,侧车篮挂无线电天线,速度快还能钻小路,比苏联的自行车部队机动多了。半履带牵引车呢,主要型号有SdKfz 7和SdKfz 11,专拉重炮,橡胶履带不怕烂路,1941年巴巴罗萨刚开打,白俄罗斯的泥巴地就见识了它们的本事。总的来说,德军车辆总数在欧洲独领风骚,但摊到500多万人头上,每师平均不到300辆,够用却不富裕。相比之下,苏联红军1941年6月总车辆才27万多辆,平均每人一辆都勉强,美军那会儿还没正式参战,但工业底子厚,卡车产量一年就顶德军好几年。 不过话说回来,德军真就全靠车轮子滚?那可不。车辆再多,也盖不住师团膨胀太快。前四波步兵师——1934到1939年建的83个老底子单位——待遇最好,每师能分到482辆汽车,师属炮兵团四个营全用卡车或半履带拉。重型150毫米榴弹炮营配SdKfz 7,炮管稳稳架在车上;轻型105毫米营用奥佩尔卡车拖,轮胎是实心橡胶,专为30到40公里时速设计。要是用马拉,早换钢轮省橡胶了,可德军咬牙顶着资源短缺,也要保住炮兵的机动性。这些师在法国战役里表现亮眼,补给线拉得直,步兵跟得上坦克节奏。 可从1940年第五、第六波扩编开始,问题就冒头了。新师多是仓促拉人头,车辆跟不上,步兵团基本靠两条腿走,辎重全押骡马和马车。每个步兵师平均5千多匹马,1千多辆马拉车,弹药粮草堆车上,波兰马或法国马拉着大车,军官还得管兽医连。苏联红军那会儿步兵师马匹比例更高,每师1.7千匹,但德军至少在炮兵上没松口。即使骡马师,炮团四个营也坚持摩托化,重炮营半履带拉,轻炮营卡车队形。缴获的捷克或法国车也混编进来,维修工野外敲打引擎凑合用。摩托车侦察队在前探路,骑士低伏避风,车队夜间点灯过关卡。结果呢?巴巴罗萨头几个月,德军推进神速,但补给线拉长,车辆磨损快,马匹还得从东欧抢,苏联冬天一来,卡车冻油管,马车陷黑土,每师后勤都成瓶颈。 装甲师和摩托化掷弹兵师就完全不一样了。第1到第24装甲师,加上党卫军“帝国”或“骷髅”精锐,步兵全坐SdKfz 251半履带装甲输送车。整个战争才造1.6万辆,全优先给这些单位。251后舱挤10来个掷弹兵,握MG34机枪,车身灰绿伪装,巴巴罗萨公路上车队卷尘土呼啸。相比步兵师的马队,这些单位补给卡车跟得上,坦克油弹不愁。德军总共19个装甲师、15个摩托化步兵师,占全军不到10%,但就是这点机动力量,砸开了苏联防线。法国战役时,10个装甲师加14个摩托化师,愣是绕过马其诺防线,英国远征军撤敦刻尔克都靠它们追得紧。 搁欧洲其他军队比,德军这机械化算顶尖。法国人有90个步兵师,坦克3千多辆,但运输车少,机动师混马和卡车,1940年5月战役里补给乱套。英国远征军10个师,全摩托化是真,但总兵力小,工业虽强,欧洲战场上车队规模没德军大。苏联红军1941年有303个师,坦克2.4万辆,可车辆总共27万,平均每师不到900辆,后勤靠马和铁路,巴巴罗萨头三个月丢了20万车,步兵师马匹比例高达每师1千多。意大利和罗马尼亚更惨,基本马拉步兵,卡车稀缺。德军虽有马,但前线机动部队的卡车和半履带密度高,闪击战里步兵跟坦克同步,其他欧洲军队做不到这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