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今天(北京时间11月26日)写道:“过去一周,我的团队在结束俄乌战争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如果我是总统,这场战争绝不会爆发!)。上个月,有25000名士兵阵亡。最初由美国起草的28点和平计划,在双方的进一步参与下,已经过完善,目前仅剩少数分歧。为了最终敲定这项和平计划,我已经指示我的特使史蒂夫·威特科夫前往莫斯科与普京总统会面,同时,陆军部长丹·德里斯科尔也将与乌克兰方面会面。届时,我将与副总统万斯、国务卿鲁比奥、战争部长赫格塞斯以及白宫办公厅主任苏西·威尔斯一起听取所有进展情况的汇报。我期待着尽快与泽连斯基总统和普京总统会面,但前提是结束这场战争的协议已经最终达成或进入最后阶段。感谢您对这一重要事项的关注,让我们共同期盼和平早日实现!” 这段话迅速引发了各方关注,毕竟俄乌冲突已经持续多年,期间无数次的和平尝试都未能取得实质性突破,这次特朗普突然抛出“巨大进展”的说法,自然吊足了外界的胃口。 他在文中提到上个月有25000名士兵阵亡,这个数字让不少人感到揪心,也从侧面反映出这场战争至今仍在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平的迫切性愈发凸显。不过对于这个伤亡数据的具体来源和统计范围,目前还没有权威机构进行核实,各方对此也保持着谨慎的态度。 紧接着特朗普谈到了核心的和平计划,他表示最初由美国起草的28点和平计划,在俄乌双方的进一步参与下已经过完善,目前仅剩少数分歧。这个28点计划此前从未被公开过细节,外界只能从只言片语中推测其可能涉及停火协议、领土划分、人道主义援助等多个关键领域。 双方参与完善计划的过程本身就值得关注,这至少说明俄乌两国在和平谈判上存在一定的意愿,不再是此前完全对立的状态,仅剩少数分歧的表述也让外界看到了达成协议的希望。 为了最终敲定这项和平计划,特朗普已经做出了具体的行动部署,他指示特使史蒂夫·威特科夫前往莫斯科与普京总统会面,同时安排陆军部长丹·德里斯科尔与乌克兰方面会面。这一系列的外交动作显示出其团队想要推动和平进程的实际努力,而非仅仅停留在口头表态。 史蒂夫·威特科夫作为特朗普指定的特使,其过往的外交经历和与俄方的沟通基础将在这次会面中起到重要作用,而丹·德里斯科尔与乌克兰方面的接触,则需要充分了解乌方的核心诉求,为后续的整体协商打下基础。 特朗普还提到,届时自己将与副总统万斯、国务卿鲁比奥、战争部长赫格塞斯以及白宫办公厅主任苏西·威尔斯一起听取所有进展情况的汇报。这个豪华的听取汇报阵容,既体现了对这项和平计划的重视程度,也暗示着后续决策将是多方共同参与的结果。 副总统、国务卿等核心官员的参与,能够从不同维度对谈判进展进行评估,确保和平计划的各个方面都得到充分考量,避免因单一视角导致决策偏差。 他在文末表达了期待尽快与泽连斯基总统和普京总统会面的愿望,但明确提出前提是结束这场战争的协议已经最终达成或进入最后阶段。这个前提条件设置得十分关键,既展现了对和平成果的重视,也避免了在没有实质进展的情况下进行无意义的会面。 毕竟此前国际社会多次组织俄乌双方领导人会面,均因分歧过大未能取得成效,特朗普此次谨慎的态度,或许是吸取了过往的经验教训。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目前特朗普并非美国现任总统,其团队在推动俄乌和平进程中能够发挥的实际影响力仍有待观察。美国作为在国际事务中具有重要话语权的国家,其政策导向确实会对俄乌冲突产生影响,但非官方身份的斡旋,在力度和资源调动上必然会受到一定限制。 而且俄乌冲突涉及的利益方众多,除了俄乌两国本身,还牵扯到欧盟、北约等多个国际组织和国家的利益,任何和平计划的达成都需要兼顾各方诉求,绝非仅凭美国一方或特朗普团队就能轻易实现。 对于特朗普提到的“如果我是总统,这场战争绝不会爆发”这句话,外界也有不同的解读。有人认为这是他对自己外交能力的自信展现,也有人觉得这是一种事后诸葛亮式的表述,毕竟战争爆发的原因错综复杂,涉及历史、地缘政治等多个层面,不能简单归咎于某一届政府的决策。 当前国际社会最关心的还是特朗普团队所说的“巨大进展”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仅剩的少数分歧又是什么。这些关键信息的缺失,让外界对和平计划的可行性仍存有疑虑。如果这些分歧涉及到克里米亚等核心领土问题,那么想要达成一致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