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消息!11月25日,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在莫斯科记者会上说,他们不催美国快点谈,但请华盛顿把跟乌克兰欧洲关起门来商量的结果告诉我们,别让我们猜。拉夫罗夫敢这么说,全靠战场形势撑着,俄军早不是被动挨打的一方。 寒冬的莫斯科,拉夫罗夫这番话带着久违的强硬姿态。这不是传统外交辞令中含蓄的暗示,而是近乎直白的喊话。当克里姆林宫公开要求“别让我们猜”时,透露出的是战场优势带来的底气。俄乌冲突进入第21个月,战局正在发生微妙而深刻的变化。 在顿巴斯前线,俄军采取了一套新的作战模式。他们不再急于突破,而是依靠强大的炮兵优势稳步推进。英国皇家联合军种研究所的分析报告指出,俄军目前每天发射的炮弹数量是乌军的3倍以上。这种“绞肉机”式的战术正在奏效——巴赫穆特战役后,俄军又在阿夫迪伊夫卡方向取得重要突破。美国智库“战争研究所”的战场地图显示,俄军已在整个接触线上建立起战略主动权。 战场上的优势直接转化为谈判桌上的筹码。拉夫罗夫敢于如此直言不讳,正是因为看到了西方阵营出现的裂痕。欧盟第十轮对俄制裁方案经过长达数周的讨论后,最终不得不对多个领域网开一面。根据布鲁塞尔欧洲与全球经济实验室的统计,2023年欧盟对俄贸易逆差反而同比增长了12%,能源交易通过各种隐蔽渠道仍在继续。 华盛顿的处境同样尴尬,白宫最新提出的600亿美元对乌援助计划在国会搁浅已超过两个月。五角大楼的一份内部评估报告显示,美军155毫米炮弹库存已降至“历史最低水平”。虽然雷神公司首席执行官在去年第四季度财报会议上承诺扩大产能,但新的生产线至少要等到2024年底才能完全投产——这个时间表远远跟不上乌克兰战场的消耗速度。 拉夫罗夫这种“开门见山”的外交风格,标志着俄罗斯对西方政策的根本性转变。他们不再寄望于通过传统外交渠道达成谅解,而是直接将战场成果转化为政治压力。这种转变让人想起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后普京的讲话:“当别人拒绝倾听时,最好的办法是提高音量。” “不催美国快点谈”这个表述背后,是莫斯科对时间站在自己这边的自信。乌克兰即将迎来第二个战时的冬天,欧洲各国领导人的支持度因能源价格持续下滑,美国则面临大选年的政治不确定性。俄罗斯在等待,等待时间帮他们完成炮弹无法完全实现的目标。 这场冲突早已超越单纯的军事对抗,当沙特和伊朗在中国斡旋下达成和解,当金砖国家组织迎来新一轮扩员,当全球南方国家在联合国就乌克兰问题的表决中屡屡投下弃权票,世界格局正在经历深刻重组。拉夫罗夫的“别让我们猜”,实际上是对正在形成的多极化世界的一次公开宣示。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