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日军占领祁县后,祁县出现了一大批铁杆汉奸,陈赓大怒,要求杀几个汉奸震

趣史小研究 2025-11-27 16:19:31

1938年,日军占领祁县后,祁县出现了一大批铁杆汉奸,陈赓大怒,要求杀几个汉奸震慑一下,查玉升笑道:“交给我了!” 陈赓盯着他看了一会儿,想起了去年这小子单枪匹马把自己从日军包围圈里救出来的狠劲,当场拍板:“好!只要你把王怀仁这帮人干掉,回来我让你当772团副团长!” 这不仅仅是个承诺,更是把全旅的安危交到了这个年轻人手里。 查玉升接了任务,但他不是莽夫。他心里清楚,要是带一个连冲进县城硬拼,那是送死。锄奸这活儿,讲究的是“快、准、狠”,还得动脑子。 第二天一早,查玉升就换了一身打补丁的破棉袄,脸上抹了把锅底灰,混在进城卖柴火的老百姓堆里,溜进了祁县西关。 他这一蹲就是三天。 他发现那个王怀仁有个雷打不动的习惯:每天下午三点,必须要去城隍庙街的茶馆喝茶听曲儿。这家伙虽然惜命,带了四个保镖,但这些保镖走路队形散乱,明显是缺乏训练的乌合之众。 还有一个目标,是伪军的一个队长,姓王,是个大烟鬼。这家伙晚上住在据点里,一到二更天就得抽两口。更关键的是,查玉升通过地下党线人得知,这伪军头子的警卫半夜爱打瞌睡,而且据点后墙有个排水沟,瘦一点的人能钻进去。 情报摸透了,查玉升回了驻地,在煤油灯下画了一张行动图。他把手下的特别行动队分成了几个小组,并且定下了一个原则:必须用驳壳枪。 为啥非要用驳壳枪?因为这枪在近距离那就是冲锋枪,火力猛,容错率高。 3月28日下午,祁县城隍庙街,人声鼎沸。 查玉升挑着一副担子,扮成了个卖枣糕的小贩,就把摊子支在茶馆对面。他一边吆喝,一边用余光盯着茶馆门口。 下午三点半,王怀仁那顶标志性的礼帽出现了。王怀仁大概是觉得在自己地盘上没人敢动他,溜达着走到了查玉升的摊子前,弯下腰想挑块蜜饯尝尝。 查玉升没有任何废话,猛地掀翻了担子。还没等王怀仁反应过来那枣糕底下藏的是什么,一支黑洞洞的驳壳枪已经顶到了他面前。 两声枪响,干脆利落。王怀仁眉心中弹,当场毙命。那四个保镖慌乱中刚想举枪,查玉升早就像条泥鳅一样,钻进了四散奔逃的人群里。 等日军巡逻队吹着哨子赶到时,现场只剩下一具尸体,和茶摊桌案上一张被血浸透的布告。上面用烟盒纸写着几个大字:“汉奸的下场,八路军锄奸队查玉升”。 但这还没完,好戏还在后半夜。 当晚三更,查玉升带着人摸到了城西的伪军据点。 他们先剪断了电话线,让据点成了孤岛。那几条看家护院的恶狗,早就被掺了药的馒头喂饱了,睡得比猪还死。队员们顺着那条排水沟溜进院子时,那个伪军队长正躺在烟榻上吞云吐雾,做着神仙梦。 查玉升一脚踹开房门,那汉奸吓得手里的烟枪都掉了,刚要去摸枕头底下的枪,手腕就被枪托狠狠砸了一下。 这一次,查玉升没开枪。队员们用棉被把这家伙一裹,像是扛一袋大米一样,神不知鬼不觉地撤出了城。 天亮的时候,早起的百姓惊恐地发现,那位平日里作威作福的伪军队长,被结结实实地捆在城门口的老榆树上,胸前挂着个大木牌:“汉奸王某”。 祁县的天,变了。 这次锄奸行动,效果好得连陈赓都没想到。 原本门庭若市的维持会,第二天突然就冷清了。往常那些为了点蝇头小利跑去告密的人,现在唯恐避之不及。剩下的几个汉奸头目,更是心有灵犀地集体“生病”,说什么也不敢去上班了。 日军宪兵队长吉田少佐快气疯了。他发现自己突然变成了聋子。原本每天源源不断的情报,突然断流了。 更绝的是,老百姓的腰杆子硬了。街头巷尾开始流传各种神乎其神的传说,有的说查玉升能飞檐走壁,有的说他是天兵下凡。这些故事虽然夸张,但传递出的信号只有一个:八路军就在身边,汉奸没好下场。 没了情报支持,日军的扫荡立刻变得笨拙无比。 4月8日,日军根据一个过时的情报去山区扫荡,结果扑了个空,回来的路上还踩了地雷,炸得人仰马翻。五天后他们又搞了一次“清乡”,结果带路的汉奸那是真的“带路”,故意带着日本人绕圈子,把太君们累得半死,连八路军的影子都没见着。 到了5月下旬,祁县周边的扫荡次数明显减少。原因很简单:没有准确情报,出兵就是瞎子摸象,除了挨冷枪,什么都捞不着。 4月10日,386旅的总结会上,陈赓拿着从汉奸那里缴获的秘密账本,感慨万千。他对底下的干部说:“同志们,除掉一个王怀仁,比消灭一个小队鬼子的价值还要大!这叫打蛇打七寸!” 会后,查玉升如愿以偿,被正式任命为772团副团长。 这不仅仅是一次升职,更是对这种“不对称作战”思路的肯定。后来,查玉升把自己这次行动的经验写成了小册子,特别是那句“选对时机、速战速决”,成了很多敌后武工队的行动指南。 那个初夏,晋中平原上的麦浪翻滚。祁县的老百姓惊喜地发现,往年那些凶神恶煞来抢粮的维持会,今年竟然消停了。虽然日本人还在城里,但这片土地上的“势”,已经悄悄转到了抗日军民这一边。

0 阅读:256
趣史小研究

趣史小研究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