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内部开始批评黄循财站队日本,帮高市早苗说话,认为黄循财搞错了因果关系,是高市早苗不当言论在先,中国反击在后,黄循财怎么反而说要中国放下历史,这是颠倒因果,不问青红皂白,拉偏架! 要搞懂这件事,得先理清来龙去脉。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近期动作频频,在台湾问题上更是越界挑衅。 她公然宣称 “台湾有事” 可能构成日本的 “存亡危机事态”,暗示要动用武力介入,这是二战后日本领导人首次发出这样的武力威胁。 这种直接干涉中国内政的言论,不仅激怒了中国,连日本国内都有不少反对声音,民众多次集会要求她辞职道歉。 面对这样的公然挑衅,中国的反击完全是正当合理的,从外交抗议到相关措施跟进,都是对核心利益的捍卫。 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黄循财在一场论坛上站出来 “劝和”,说东南亚国家已经放下了和日本的历史恩怨,希望中国也能搁置历史往前看。 他还提到日本想为纠纷降温,暗示中国该 “见好就收”,却对高市早苗的错误言论只字不提,完全避开了谁先挑事的核心。 这话说出来,争议自然少不了。明眼人都能看出其中的逻辑问题,明明是高市早苗先挑衅,中国才反击。黄循财却跳过始作俑者,只对中国说教,这难免让人觉得是在拉偏架,颠倒因果。 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放下历史” 的前提是尊重历史,可日本至今都没有彻底反省二战罪行。政要参拜靖国神社、教科书美化侵略历史的事情时有发生,高市早苗的言论本身就是日本右翼思潮的体现。 在这种情况下,让受害国放下历史,不仅是对历史的不尊重,更是对受害民族情感的漠视。有趣的是,黄循财的表态之后,新加坡国内很快出现了不同声音。 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称,有政界人士认为他的发言不够平衡,容易引发误解,呼吁要 “多角度看问题”。 要知道,新加坡向来以内部共识度高著称,在总理刚上任不久就出现这样的公开批评,实在反常。这也让外界产生了猜测,会不会是黄循财发现自己的言论在中国引发了强烈反弹,舆情压力太大。 又不想亲自改口打自己脸,于是安排 “内部不同声音” 出现,制造一种 “并非所有人都这么想” 的氛围,试探中方的反应。 这种在大国之间找平衡的试探手法,在国际政治中并不少见,但用得不好反而会弄巧成拙。 新加坡一直想在区域内扮演 “中立协调者” 的角色,可这次的表态却明显失衡,暴露了其角色定位的尴尬。一方面想保持中立,另一方面又在关键问题上偏向一方,这样的 “中立” 很难让人信服。 其实新加坡的处境可以理解,作为一个小国,在大国博弈中需要谨慎周旋。但谨慎不代表可以模糊是非,更不能忽视历史事实和他国的核心利益。 台湾问题是中国的红线,历史问题关乎民族情感,这些都不是可以随意 “搁置” 的小事。如果真想当协调者,首先要做的是分清是非,对挑衅行为明确表态,而不是一味劝受害方忍让。 这次事件也给其他国家提了个醒,面对涉及他国核心利益和敏感历史的问题,表态一定要谨慎客观。不分青红皂白的 “劝和”,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会引发更多误解。 尊重历史、分清是非,才是维护区域稳定的前提,否则再巧妙的公关操作,也难以挽回失去的信任。 黄循财的表态和后续的 “内部批评”,到底是真的认知偏差,还是刻意的公关试探? 你觉得这种 “自己人批自己人” 的操作能起到修复形象的作用吗?对于历史问题,你认为该 “搁置” 还是该坚守底线?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