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国际舆论直接被德国总理默茨的操作炸翻了,在德国联邦议院的公开辩论上,他当着

山寒客半青论世界 2025-11-28 12:01:22

26日国际舆论直接被德国总理默茨的操作炸翻了,在德国联邦议院的公开辩论上,他当着全球媒体的面直接对普京撂下狠话,声称对方必须认清现实,并且说普京根本没法靠自己的方式成功结束乌克兰战争,这话一出全网都在热议欧洲这是要彻底跟俄罗斯掰手腕。 这番强硬表态尚未平息热议,默茨便紧接着甩出实招,宣布明年德国对乌援助追加30亿欧元,总金额飙升至115亿欧元,用真金白银的承诺印证了欧洲与俄罗斯掰手腕的决心。 相较于前任朔尔茨政府的克制态度,默茨自执政以来便不断收紧对俄立场,此次议院发言更是将这种强硬推向新高。 他在发言中明确否定了寄望普京主动停火的可能,强调乌克兰不是大国博弈的棋子,任何和平协议都必须得到乌克兰和欧洲国家的认可,甚至在后续采访中将普京定位为“当代最严重的战争罪行责任者之一”,态度坚决不留余地。 这种话语层面的升级,背后是德国援乌政策的系统性推进,此前德国已通过北约“乌克兰优先需求清单”机制累计提供4.3亿欧元援助,此次增资后,2026年对乌支持总额将较此前的85亿欧元大幅提升,形成长期援助的政策导向。 115亿欧元的援助承诺绝非小数目,其资金来源与使用方向更凸显了德国的决心。 据悉,新增援助资金不仅将用于常规的武器采购与物资补给,还计划动用此前冻结的俄罗斯资产作为部分资金来源,这一举措无疑是对俄罗斯的精准经济施压。 默茨还提出更具针对性的制裁思路,建议对仍与俄罗斯保持商业往来的国家和企业加征关税,试图从经济链条上切断俄罗斯的外部支持。 从运作机制来看,德国将继续通过北约协调的武器采购体系,根据乌克兰的紧急需求对接美国武器供应,这种“乌提需求、北约协调、美供德付”的模式,进一步巩固了西方阵营的援乌共识。 这一系列操作引发了国际社会的连锁反应。俄罗斯方面迅速做出强硬回应,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直言默茨的发言不利于任何建设性讨论,难以被当真。 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则反唇相讥,暗示德国的强硬路线终将导致自身经济“枯竭”,双方的言语交锋进一步加剧了欧俄对立。 在欧洲内部,默茨的表态虽获得部分北约国家呼应,北欧和波罗的海国家近期也承诺为援乌机制提供5亿美元资金,但也引发了关于欧洲经济承受能力的担忧。 毕竟在能源危机余波未平的背景下,持续加码援乌意味着德国将承担更沉重的财政压力,这一政策能否获得国内民众的长期支持,仍是未知数。 从深层影响来看,默茨的操作标志着欧洲对俄乌冲突的认知已发生根本性转变——放弃对短期停火的幻想,转而布局长期对抗与战后秩序。 西方智库分析指出,这一转变背后,是欧洲部分决策者开始正视“后普京时代”的可能性,提前谋划应对俄罗斯未来的权力更替与战略走向。 但这种强硬姿态也存在显著风险,此前德国宣布取消援乌远程武器射程限制时,就曾引发普京警告,认为这将改变冲突本质,导致北约直接卷入。如今援助规模进一步扩大,可能迫使俄罗斯加强本土防御部署,甚至升级报复措施,让本就紧张的局势雪上加霜。 归根结底,默茨的狠话与增资,本质上是德国试图在欧洲防务中重塑领导力的战略尝试。 在美国战略重心向印太转移的背景下,德国希望通过强化对乌支持凝聚欧洲共识,推动欧洲“战略自主”进程,提升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但这种以强硬对抗为核心的策略,能否真正推动局势向有利于西方的方向发展,仍充满变数。 毕竟俄乌冲突的解决终究需要政治谈判,而持续的援助加码与言语攻击,只会不断削弱双方的互信基础。国际社会更需要的是理性的沟通而非强硬的对峙,这或许是默茨的强硬操作背后,最值得深思的问题。

0 阅读:0
山寒客半青论世界

山寒客半青论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