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 一位老人为了证明自己是老红军,不顾危险在北京拦下一辆军官的车,眼看大家不相信,老人直接喊道:“我是三号花机关呀!”这句话让车上的人呆在原地。[无辜笑] 花机关这个词让秦基伟愣了一下,那是红军时期对德制MP18冲锋枪的俗称,因为枪管散热孔像花纹得名,那个年代这种武器全军加起来不过几十支,只配给突击队和侦察兵中的神枪手,能记得这个称呼的,起码得是参加过土地革命战争的老红军。 肖万世继续说:“1933年我在川陕根据地入伍,长征时在侧翼做警戒,1936年会宁会师后,跟着部队参加了山城堡战役。”他说得很慢,有些细节已经记不清,但那些战斗的画面还能想起来。 据他回忆1937年春天在陕北某次阻击战中,他腹部中弹,肠子都流出来了,卫生员简单包扎后把他送到附近村子,部队继续转移,当时伤亡太大,通讯又中断,肖万世的名字就这样从花名册里划掉了。 那位收留他的老乡姓张,冒着风险把肖万世藏在窑洞里养了八个月,因为失血过多加上感染,肖万世昏迷了很长时间,醒来后发现很多事情记不清了,包括部队的具体番号和转移方向。 战争年代一个失去联系的伤员想找到原部队,难度可想而知,肖万世伤愈后在当地娶妻生子,成了普通农民,他没有放弃寻找,托人写信去延安,去西安,去能想到的所有地方,但始终没有回音,没有证明材料,没有战友可以作证,他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记忆是不是出了问题。 四十二年就这样过去了,肖万世在四川老家种地,养大了三个孩子,村里人知道他当过兵,但对他说的红军经历将信将疑,毕竟一个真正的红军,怎么会落得如此境地。 1979年8月肖万世在县城供销社看到一份旧报纸,上面登着秦基伟的照片和简历,他认出了这位当年在红四方面军的老领导,当即决定去北京,家里人劝他别折腾了,年纪这么大,万一是记错了呢,但肖万世很坚持,他说这可能是最后的机会。 秦基伟听完没有立即表态,而是让人先安排肖万世住下,然后调档案核查,组织部门找出了1937年的战斗详报和伤亡记录,确实有一个名叫肖万世的战士在那场战斗中失踪,被标注为“生死不明”。 更关键的证据来自肖万世的身体,军医检查后发现,他腹部有明显的贯穿伤疤痕,右腿还有一处旧骨折,这些伤势的位置和形态,与他描述的受伤经过完全吻合。 经过三个月的调查走访,民政部门最终确认了肖万世的身份,他不仅恢复了军籍,还补发了四十多年的工资和抚恤金,当工作人员把几千块钱交到他手里时,这位七十岁的老人哭得像个孩子。 肖万世的档案里有这样一段记录,1933年入伍,1937年负伤失踪,1979年归队,中间四十二年的空白,填满了一个普通农民的艰辛岁月,也见证了那个特殊年代的种种不易。 那些在战火中失散的战士,究竟有多少人默默地活着,又默默地离开,他们没有军功章,没有抚恤金,只有一段无法证明的记忆,有人说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但真正的历史,或许就藏在这些被遗忘的个体身上。 网友们感慨万千: “‘三号花机关’,这五个字就是刻在骨子里的军魂啊!听得我头皮发麻,向老英雄致敬!” “泪目了!难以想象他这四十多年是怎么过来的,心里始终装着部队,这才是真正的军人本色。” “最让人破防的是,他不是为了待遇去拦车,只是为了‘归队’。‘归队’两个字,分量太重了。” “历史不应该被遗忘,更不应该忘记那些默默无闻的英雄。希望这样的故事能多被报道。” “这说明当年的战友情是多么的深厚!仅凭一个战斗编号就能瞬间相认,这是过命的交情!” 老英雄肖万世用一声“三号花机关”证明了自己,回归了荣誉。那么您认为,在当今社会,我们除了铭记历史之外,还能通过哪些实实在在的方式去关爱和帮助那些曾经保家卫国、如今可能已被遗忘的老兵们? 官方信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1983年,最后一位国民党的军统特务“北京站站长”被捕了,他就是潜伏多年
【1评论】【1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