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音乐活起来的童话。 1936年,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创作了交响童话《

湖岸边远眺青山 2025-10-07 14:32:10

第一个音乐活起来的童话。 1936年,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创作了交响童话《彼得与狼》。他特别为孩子们创作了这个作品:任务是创作一些简单而引人入胜的音乐,以便向孩子们介绍管弦乐队。但是,普罗科菲耶夫没有创作一个枯燥的“教科书”,而是创造了一个真正的音乐故事,其中每个角色都以一种乐器的音色“说话”。 管弦乐队中的人物: 彼得--勇敢的男孩。他的主题由弦乐演奏:明亮、充满活力,充满了青春勇气。 鸟--长笛:轻盈、鸣叫和闪烁。 鸭子一一双簧管:温暖、笨拙,几乎“嘎嘎”叫 猫--单簧管:狡猾、偷偷摸摸、踮脚。 祖父--大管:低沉、脾气暴躁且沉重。 狼--三个法国号:黑暗、威胁,几乎咆哮。 猎人--打击乐和铜管乐器:行进的步伐和枪声。 情节简单但富有戏剧性:彼得不听祖父的话,走进了花园,在那里他遇到了一只狼。多亏了彼得的勇气以及朋友(那只鸟和猎人)的帮助,彼得最终战胜了这只捕食者。故事以胜利告终:危险被克服,英雄们回到了家。 为什么它是天才? 《彼得与狼》不仅仅是一个故事,它也是一种“音乐语法”。孩子们不需要去记忆各种乐器的名称,他们能够立即听出这些乐器所代表的角色:单簧管狡猾,低音管脾气暴躁,圆号危险。普罗科菲耶夫创造了一种形式,将学习和艺术融合在了一起。 自那以后,《彼得与狼》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管弦乐团在世界各地演奏它,并且存在无数由不同叙述者演绎的录音版本--从彼得·乌斯蒂诺夫、肖恩·康纳利到大卫·鲍伊,甚至还有流行歌星。故事很简单,但每个表演者都为其增添了独特的色彩,而音乐则保持着鲜活生动的状态。 如今,这部作品被以多种方式呈现:作为教育作品、舞台表演、动画电影,甚至木偶剧。但其精髓保持不变:“《彼得与狼》证明了音乐能够像电影或文学一样生动地讲述故事。 这就是普罗科菲耶夫的主要观点:音乐是一种表达人物、动作和情感的语言。它可以欢笑、惊吓、潜行、胜利。即使是一个孩子也能理解,在这个没有文字的童话故事中,每一种乐器都是一个英雄。 所以如果你认为古典音乐都是无聊的音乐会和无尽的交响乐--那就听听《彼得与狼》吧。它只有25分钟长,但里面却有一个完整的世界。

0 阅读:0
湖岸边远眺青山

湖岸边远眺青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