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要求,从2027年开始,所有在欧盟市场销售的手机都必须配备用户可自行更换的电

萧兹探秘说 2025-10-08 11:48:27

欧盟要求,从2027年开始,所有在欧盟市场销售的手机都必须配备用户可自行更换的电池。   要知道现在全球每年产生5000万吨电子垃圾,光手机电池就占了两成还多,很多人电池一不耐用就直接换手机,确实浪费得厉害。   站在用户角度看,这规定确实有些实在的好处。以前手机电池坏了,只能送官方售后,少则几天多则几周,费用动辄几百元。要是能自己换电池,找块合适的几分钟就能搞定,又快又省钱。   而且从环保角度说,手机能用更久,扔的电子垃圾自然就少了,这和欧盟一直说的循环经济理念也对得上。但细究起来,这事儿可没有表面看起来得那么完美,背后藏着难解决的问题不比现在更少。   为了可更换电池,手机的设计就得妥协。现在主流旗舰手机厚度都控制在8毫米以内,手感轻薄顺手。可换电池就得留电池仓和拆卸结构,机身肯定得变厚,至少增加1-2毫米,揣兜里都能明显感觉出来。   然后就是防水性能大打折扣,现在多数手机都能做到IP68级防水,下雨、掉水里都不用特别担心。而可换电池意味着机身上有可拆卸的缝隙,防水等级顶多降到IP53,日常泼溅都有可能造成机身进水进而烧毁硬件,用户使用的时候还得小心翼翼。   更棘手的是质量安全问题,以前手机普遍用可换电池时,市场上就到处是劣质仿冒电池,不仅续航差,还容易短路起火。尽管新规可能会加强监管,但无法制止有些商家专门搞劣质产品降低成本,想彻底杜绝劣质品难度不小。   再者说,手机本体丢的是少了,但电池同样也是有寿命的。为了安全性,到了使用上限的电池同样也会成为电子垃圾,其在环保上能做到的还是太过有限了。   而与此同时,手机的整体性能方面还会受到影响,可换电池受结构和安全限制,能量密度和放电效率都比不上内置电池。这就意味着同样配置的手机,续航可能变短,连高功率快充都没法支持,使用时因突然的供电不足卡顿也可能成常态。   说到底,欧盟这新规看似解决了维修和环保问题,实则是治标不治本,甚至是在开时代倒车的意思。想减少电子垃圾、让用户用机更方便,更该做的是研发能量密度更高、寿命更长的固态电池,或者完善电池回收体系,把旧电池里的有用材料高效利用起来。   现在手机行业好不容易在轻薄、防水、性能上取得突破,却要为可换电池牺牲这些进步,实在得不偿失。科技发展的方向应该是往前看,集中精力解决现有的技术难题,而不是简单粗暴地退回到过去的设计。

0 阅读:0
萧兹探秘说

萧兹探秘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