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战机飞行员这么累,歼16飞行员王文毅曾说,一天在空中巡航的时间超过8个小时,水不能多喝,有时还要穿纸尿裤,战斗机里面的空间也很小,一天下来,当把机盖打开的时候,都差点站不起来。[无辜笑] 歼—16飞行员王文毅曾分享过一次长达八小时的空中巡航任务,普通人乘坐高铁八小时都会感到疲惫,而他需要在高速飞行的战机上全程保持精神高度集中,他形容这种感觉“就像持续疲劳驾驶,每一秒都不能放松”。 长时间飞行对身体的考验极为严峻,为解决生理需求,飞行员需要提前控制饮水,甚至使用纸尿裤,这并非影视作品中的酷炫场景,而是真实的工作需求。 飞行结束后的疲劳感更为强烈,王文毅回忆,有次降落后他试图站立时险些摔倒,双腿因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早已麻木,此刻所有外在的光环都比不上一个“累”字来得真实。 除了耐力考验,飞行员更要随时准备应对突发险情,2021年王文毅就经历过这样的生死时刻,当时战机在低空突然发动机停车,他只有七秒钟的反应时间。 按照操作规范,他完全可以立即跳伞,但当他发现机翼下方是人口密集区时,毅然操纵飞机转向无人区域,直到确认不会危及群众,他才在最后一刻弹射离机,这个抉择为他赢得了二等功,更展现了飞行员时刻面临的风险。 飞行员的成长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王文毅初飞歼—16时,曾在空战对抗中几十秒内就被“击落”两次,面对批评他的态度很明确,错了就改,在其他队员休息时,他总是一个人留在学习室研究航理和战术,常常是最晚离开的那个人。 除了冲锋在前的战斗机飞行员,运输机飞行员同样承担着重要任务,90后飞行员陈思麒作为首批运—20飞行员,肩负着远程投送的重任,他需要确保每次任务都能精准送达。 2019年国庆阅兵中,陈思麒与战友驾驶三架运—20以密集编队飞越天安门,实现了“米秒不差”的精准飞行,这背后是反复的刻苦训练,他们需要克服气流干扰,保持队形毫厘不差,在未来的联合作战中,这种精度直接关系到战局走向。 无论是驾驶战机巡航,还是执行运输任务,这些飞行员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祖国的蓝天,他们的故事里,没有过多的渲染,只有平凡的坚持与不平凡的担当。 网友们敬佩不已: “以前只觉得飞行员很帅,没想到这么辛苦,一坐就是八个小时还不能多喝水,致敬!” “穿纸尿裤这段真的破防了,看来任何职业背后的付出都比我们想象的多得多。” “七秒钟决定生死,还一心想着避开居民区,这就是中国军人的担当!看得我眼眶发热。” “原来不是所有飞行员都开战斗机,运输机飞行员也是幕后英雄,‘胖妞’运—20飞阅兵那得有多稳啊!” “说得好,‘哪有天生的王牌’,都是练出来的。平时多流汗,战时才能少流血。” “看了心里挺感慨,他们也是别人家的儿子、丈夫,但为了国家默默承受这么多,真心感谢他们的付出。” 都说“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负重前行”,看了飞行员们超乎寻常的付出,你最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官方信源:中国军网
中国武器下一个需要实战检验的,很可能就是能不能击落美国的F-35隐身战机,眼下来
【1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