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永健演聂荣臻之前,被带去聂帅女儿面前,聂力:我爸爸没这么矮。 2013 年《聂荣臻》剧组开筹备会,聂力盯着林永健看了好一会儿,突然开口:“我爸爸没这么矮,眼睛也不是这个样。” 一句话把满场都说得安静了。 谁能想到,这位纠结父亲 “外形” 的女儿,背后站着的是既能在战场上打硬仗,又能在实验室里托举中国 “两弹一星” 的聂荣臻元帅。 1899 年,聂荣臻生在重庆江津的农民家,那时候谁也没盼着这娃将来能当元帅。 1919 年,20 岁的他挤上轮船去法国勤工俭学,在巴黎的工厂里搬零件、拧螺丝,也是在这时候,他接触到了革命思想。 1922 年入了党,1924 年又去苏联学军事,硬是把 “拿扳手的手” 练出了 “军事家的脑子”。 学成回国后,他连口气都没歇,立马就扎进了硝烟弥漫的战场,不管是南昌起义的炮火里,还是广州起义的街巷中,都能看到他奔忙冲锋的身影。 长征路上跟林彪搭档,指挥突破乌江、夺取遵义、四渡赤水,每一场都是赌命的生死局。 抗日战争时,他是 115 师副师长,跟着林彪打了平型关大捷,第一次把日军 “不可战胜” 的神话给打破了。 更厉害的是 1938 年,他在华北建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这可是共产党在敌后的第一个抗日根据地,面积有 40 万平方公里,养活了 2500 万老百姓,毛泽东直接夸它是 “模范根据地”。 那时候华北天天遭日军扫荡,他带着军民在山沟里打游击,硬是把这块根据地建成了华北抗战的 “心脏”。 1956 年,57 岁的聂荣臻成了国务院副总理,这次他的 “战场” 变了,不再是满是硝烟的山沟,而是摆满仪器的实验室。 接下国防科技这块 “硬担子” 后,他刚走马上任,就给整个领域定了个核心调子:“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为辅”,这话后来就像定海神针似的,成了中国国防科技发展的 “根” 与 “魂”。 那时候搞 “两弹一星”,条件苦到没法说:科学家们在戈壁滩上啃窝头,设备靠手一点点攒,数据靠算盘一笔笔算。 聂荣臻跑前跑后,既要跟中央争取资源,又要给科学家们 “撑腰”。 1960 年 “东风 - 1” 导弹试射,他亲自去酒泉基地盯着;1964 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他在现场看着蘑菇云升起来,才松了口气说 “没辜负国家”;1967 年的氢弹、1970 年的 “东方红一号” 卫星,每一次突破背后,都有他协调各方的身影。 更难得的是 “文革” 那几年,林彪、江青集团要整钱学森这些科学家,是聂荣臻把人护在自己麾下,放话 “谁动他们,先过我这关”。 那时候他自己都遭迫害,却没让一个核心科学家受委屈,这份担当,比打赢多少场仗都让人记心里。 1992 年,93 岁的聂荣臻在北京走了,临终前还惦记着国防科技的进展。 现在再看《聂荣臻》里的林永健,观众早忘了 “身高” 那点争议,因为大家都清楚,真正的 “聂荣臻” 从不是靠外貌被记住的,是靠那份 “能打仗、能搞科技、能护百姓” 的硬气,永远刻在中国的历史里。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信源:《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
林永健演聂荣臻之前,被带去聂帅女儿面前,聂力:我爸爸没这么矮。 2013年《
春秋说史
2025-10-08 17:44:2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