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00 亿美元!特朗普对刚上任的日本新首相高市早苗,开出了堪称 “天价” 的账单。一边是 “日本优先” 的竞选承诺,一边是美国的关税威胁和协议作废风险,高市早苗刚接权就陷入困境,这场美日博弈背后,还有多少不为人知的算计? 就在高市早苗尚未完成首相就职的全部手续时,美国总统特朗普已通过社交平台主动发难,提出了一项 “天价要求”:要求日本立即支付 5500 亿美元的 “市场准入费用”,若日本方面拒绝这一要求,美国将单方面终止现有的美日贸易协议,并对日本出口至美国的商品加征惩罚性关税。 这份看似突如其来的 “巨额账单”,实际上有着清晰的来龙去脉。 7月,时任日本首相石破茂派代表团与美国进行了多轮艰难的谈判,最终达成了一份美日贸易框架协议。 根据协议内容,日本需要向美国开放汽车、农产品等长期处于保护状态的市场,并承诺向美国指定的项目投入 5500 亿美元资金;而作为交换,美国同意将日本输美商品的基准关税维持在 15% 的水平。 这样的 “让步条件” 在当时就被日本经济领域的专家批评为 “严重不对等”。而高市早苗在竞选期间对这份协议的反对态度,显然触动了特朗普的利益神经。 此次特朗普将日本承诺的投资款项包装成 “市场准入费”,并以撕毁协议作为威胁,本质上是对日本可能反悔的 先发制人打击。 此次美日之间产生的摩擦,其本质是高市早苗所倡导的 “日本优先” 理念,与特朗普所坚持的 “美国优先” 理念在现实利益层面的激烈碰撞, 对于7月达成的美日贸易协议,高市早苗多次在公开场合表达不满,甚至在选前辩论中明确表示 “不排除在当选后推动协议重新谈判”。 不过,在特朗普看来,美国通过美日安保同盟为日本提供了 “安全保护”,日本就理应以巨额资金 “支付费用”。日本媒体将这种行为描述为 “预付款式的勒索”,并指出这是特朗普一贯的手段:将贸易谈判与安全保障捆绑在一起,通过安全层面的压力迫使对方在经济上做出让步。 两种 “优先理念” 的正面交锋,让正处于权力过渡阶段的高市早苗陷入了两难困境:如果坚持竞选时的承诺,拒绝支付这笔 “天价账单”,很可能会引发美国的关税报复,而日本汽车、电子等高度依赖出口的主要产业将遭受沉重打击;但如果选择妥协支付,又会违背 “日本优先” 的主张,极易引发国内民众的不满,导致自身支持率大幅下降。 自1978年以来,日本累计为驻日美军支付的费用已超过8万亿日元,根据当前生效的协议,2022-2026 财年日本还需承担约 74.1 亿美元的驻日美军经费。 即便如此,美国对日本的施压从未停止。 特朗普政府不仅在军费分摊问题上步步紧逼,还在贸易领域持续对日本施加压力,这让日本政坛内部对美国的不满情绪逐渐积累。高市早苗提出的 “反妥协” 立场,实际上是日本政坛对这种失衡关系的集中表达。 尽管美日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但综合分析当前的政治、经济形势,高市早苗政府最终选择 “有限妥协” 的可能性依然最大,只是妥协的方式可能会更为隐蔽,以此平衡国内民意与对美关系。 从经济现实来看,日本对美国市场的依赖程度在短期内难以改变。美国是日本汽车、精密仪器等主要产业的第一大出口目的地,2024 年日本对美出口总额达到 1.2 万亿美元,占日本全年出口总额的二成以上。 如果特朗普真的撕毁现有贸易协议并对日本商品加征惩罚性关税,日本汽车产业每年将面临超过 300 亿美元的损失。因此,高市早苗政府很难完全拒绝美国的要求。 从政治逻辑层面进行分析,高市早苗的 “保守派底色” 可能成为双方谈判的突破口。 高市早苗与特朗普存在诸多共性,两人均持保守主义立场,重视本土利益,这种“共鸣”可能为双方的谈判留下空间。 基于这一点,外界预计日本方面可能会采取 “分步支付 + 利益交换” 的策略:一方面,日本会承诺逐步拨付部分投资款,以缓解美国方面的压力;另一方面,日本会借此机会向美国提出诉求,如要求美国降低日本汽车的进口关税、公开认可日本的扩军计划等,通过在安全合作领域的让步,换取美国在经济领域的 “松绑”。 不过,这种 “有限妥协” 必然会让高市早苗政府付出代价:其一,“日本优先” 的理念将沦为 口号,高市早苗的支持率会下滑;其二,所谓美日同盟的 不平等”的本质将进一步暴露,给未来美日关系的稳定埋下隐患。 从长远来看,特朗普此次抛出的 5500 亿 “天价账单”,不仅是对高市早苗政府的 “下马威”,更是给本就裂痕渐显的美日同盟埋下的 “定时炸弹”。
【日本防卫省官员担心爆发战争,希望民众不选高市早苗】日本自民党总裁选即将开始
【6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