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毛泽东被捕后,在押去处死路上,突然对一名团丁说:“老哥,我腿疼,伤筋了!”团丁走近后,毛主席凑团丁耳边说了一句话,竟靠着机智逃走了。 1927年9月9日,秋收起义正式打响,但就在这天,起义的最高领导者毛泽东却遭遇了人生中唯一一次被捕。眼看着就要被押到团部处决,他靠着一句悄悄话和几块银元,上演了一出惊心动魄的脱险。这次逃生改变了他的命运,也改变了中国革命的走向。 1936年,美国记者斯诺采访毛泽东时,问他有没有遇到过危险,毛泽东回忆说那是1927年9月9日,他往返安源矿工和农民自卫队之间时,在浏阳被几个民团抓住。当时正是秋收起义的关键时刻,作为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毛泽东必须尽快赶到铜鼓与起义部队会合。 为了组织秋收起义,毛泽东在湖南四处奔走,从长沙来到株洲,又从株洲前往安源,那里是煤矿工人集中之处。9月初的一个傍晚,他与潘心源、易子义两位同志在浏阳东乡一个小镇歇脚时,遭到国民党民团的盘查。三人虽然携带了安源煤矿公司的介绍信试图蒙混过关,但因为口音不同,很快被识破真面目,当场被捕。 那个年代,被怀疑是共产党员基本上就意味着死刑。当时民团抓到赤化嫌疑犯都要枪毙。三人被绳索捆住双手,在十几个团丁押解下,沿着山路朝团部方向行进。押解队伍里的团丁大多是被迫谋生的农民,其中一个姓黄的年长团丁引起了毛泽东的注意。 毛泽东开始与这位黄姓团丁攀谈,了解到他家境贫寒,因为欠地主的租子才被迫来民团当差。走了一段路后,队伍在山坡上停下休息,前面的团丁聚在一起抽烟聊天,警戒明显松懈。就在这时,毛泽东突然叫了一声,说自己腿疼得厉害,好像伤到筋了。 黄姓团丁赶紧弯腰查看。毛泽东趁机向同志借了几十块钱,用它贿赂护送的民团。他凑到黄姓团丁耳边,压低声音说给他一笔钱,让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钱够还清地主的债了,大家都是穷苦人,何必为难彼此。说着就把几块银元塞进了团丁手里。 那些团丁本来就是出于生计所迫才当差,对革命者并没有深仇大恨,拿到实实在在的银元后,黄姓团丁的态度开始松动。恰好这时队伍前方有人发现野兔,几个团丁放下枪去追,其他人也围过去看热闹,队形顿时散乱。毛泽东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会,猛地挣脱搀扶,转身朝山林狂奔,潘心源和易子义紧随其后。 等团丁们反应过来时,三人已经消失在黑暗中。虽然民团开枪追赶,但在夜色中很难追上。毛泽东拼命奔跑,树枝划破衣服,荆棘刮伤双手,但他顾不上这些。跑了很久后,他发现自己已经完全迷失在山林里。 天亮后,民团开始搜山。毛泽东找到一处水塘边的草丛躲了起来,用枯枝败叶把自己掩盖住。毛泽东后来回忆说,团丁们追到很近的地方,差点就抓到他,但他藏在一个高地,周围长着很长的草,就躲在里面一直到傍晚。整整一天,搜查队在山里来回穿梭,有几次就从他藏身的草丛旁走过,近得能听见他们的呼吸声。 直到夜幕降临,山里终于安静下来。毛泽东从草丛爬出来,浑身湿透,又冷又饿。他在黑暗中摸索前行,看到远处有灯光,便走了过去。那是一户农家,农民看到他狼狈的样子,没有多问,把他让进屋里,端来热水和粗粮。第二天,这位善良的农民还送了他一程,用仅有的积蓄给他买了布鞋、雨伞和干粮。 经历这次死里逃生后,毛泽东终于在9月中旬赶到铜鼓,与当地党组织取得联系。秋收起义虽然在攻打城市时遭遇挫折,但他及时调整策略,10月率领部队上了井冈山,创建了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这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后来证明是符合中国实际的正确选择。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的部队与毛泽东的部队在井冈山会师,组成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力量大大增强。从井冈山开始,中国革命走上了一条新的道路。此后经历了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了新中国的诞生。1976年9月9日,毛泽东在北京逝世,巧合的是,这一天正是秋收起义爆发和他唯一一次被捕的日子。 毛泽东后来说,如果那次没有逃出来,就不会有后来的井冈山,不会有后来的一切了。这次脱险不仅挽救了他个人的生命,也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中国革命的进程。那位帮助过他的农民,毛泽东始终没有忘记,只是遗憾当时情况紧急,没能留下对方的姓名。 一句悄悄话,几块银元,在生死关头打开了一线生机。这次脱险背后,既有革命者的机智勇敢,也有普通民众的善良相助。历史的转折,有时就藏在这些看似偶然的细节里。您觉得这段历史中,哪个细节最让您印象深刻?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