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他杀死自己的妻子,毒死两个小女儿,之后举刀自杀,遗书中的一句话,短短

义气先义 2025-10-11 15:12:33

1945年,他杀死自己的妻子,毒死两个小女儿,之后举刀自杀,遗书中的一句话,短短20字,却让人泪目…… 话说起这段历史,总让人觉得五味杂陈。那个“他”叫岸谷隆一郎,日本侵华时期的一个军官,具体职位是伪满洲国通化省的警务厅长。1930年代末,日本关东军在东北搞大动作,岸谷就是其中一员,负责抓捕和围剿抗日力量。东北抗日联军那时候正打得火热,杨靖宇作为总司令,带着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跟日伪军周旋。岸谷的手下纠集了数万兵力,加上飞机大炮,封山堵路,搞得抗日战士们弹尽粮绝,处境特别艰难。 杨靖宇的队伍从几百人逐步被打散,到最后就剩几十人坚持。叛徒程斌和张秀峰出卖情报,把藏身窝棚的位置全抖落了。日伪军据此行动,毁了战士们的存粮,杨靖宇他们只能靠树皮和草根顶着。派出去买粮的两个战士也被抓了,身上搜出杨靖宇的印章,这下子岸谷更来劲了,全山搜捕。杨靖宇孤身在山里转悠,遇上几个当地人想换点吃的,结果那些人还是把消息卖给了日本人。西谷警佐带队追上,杨靖宇拼死抵抗,开枪打伤几个敌人,最后弹药用光,被围歼。尸体抬到岸谷面前,他让军医剖开杨靖宇的胃,看见里面塞的都是树皮、草根和棉絮,没一点粮食。这事儿在历史上记录得很清楚,岸谷当时掉了几滴眼泪,但没耽误下令砍头,把首级装盒子运走,作为战利品上报。 这事儿发生在1940年2月,杨靖宇牺牲后,蒙江县后来改名叫靖宇县,就是为了纪念他。岸谷作为直接责任人,继续他的警务工作,维持伪满的“秩序”,实际就是继续镇压抗日活动。日本侵华战争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到1945年才结束,这十几年里,东北抗联是抵抗的最前沿,杨靖宇的队伍牵制了大量日军,让他们没法全心南下。岸谷参与的围剿不光是杨靖宇一案,整个通化省的抗日力量都被他手下搞得七零八落。老百姓日子苦,通告贴得到处都是,帮抗联的就杀无赦,赏金悬着诱人,很多人扛不住压力变节。这样的高压政策,让抗日联军越来越难,但也暴露了日军内部的虚弱,他们得靠飞机撒传单喊“放下武器”,可见没底气。 六年过去了,1945年8月,日本大局已定。关东军在东北被苏军打得溃不成军,8月15日天皇广播投降,8月19日岸谷在通化自杀。他先给妻子和两个小女儿下了毒,然后自己用刀剖腹。遗书上那句话,大概是“中国拥有像杨靖宇这样的铁血军人,一定不会亡国”,也就二十来字。为什么说这让中国人泪目?不是因为岸谷多伟大,他是侵略者,双手沾满血债,手下围剿行动害死无数战士和无辜百姓。但这遗书透出一种无奈的承认,日本的侵略野心从头到尾都没实现,中国人用血肉之躯顶住了,亡不了国。这话从敌人嘴里说出来,分量不一样,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侵略者的失败,也照出抵抗者的脊梁。 回想整个侵华战争,日本从1937年卢沟桥事变全面开打,到1945年结束,死了上千万中国人,财产损失没法算。东北是重灾区,抗联战士在零下几十度的雪地里打游击,冻死饿死的比枪下死的还多。杨靖宇不是孤例,他的牺牲代表了无数普通人站出来的勇气。岸谷的遗书为什么提他?因为杨靖宇那胃里的树皮草根太震撼了,它不是什么浪漫传说,是实打实的求生记录。军医剖开时,岸谷亲眼看见,那一刻或许让他意识到,这场战争不是简单征服,而是面对一个不屈的民族。历史资料显示,岸谷后来升了职,但战败时一切成空,他选择全家自杀,可能是怕战后审判,也可能是对失败的绝望。 遗书那句话流传开来后,有人觉得它是忏悔,有人觉得是酸葡萄。但不管怎么看,它都戳中了侵略逻辑的软肋。日本以为武力就能吞并中国,结果碰上杨靖宇这样的军人,计划全泡汤。

0 阅读:42

猜你喜欢

义气先义

义气先义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