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承病逝后,徐向前写悼亡诗,并叮嘱刘伯承遗孀:有事可以找我。[舔屏] 1986年10月7日晚上11点40分,刘伯承在南京军区总医院去世,消息传到北京时已是深夜,总政值班室连夜通知各大军区主要负责人。 徐向前当时住在解放军总医院东楼,因脑血栓后遗症需要长期治疗,第二天早上6点,秘书敲门告诉他这个消息,他坐在床边沉默了十几分钟,然后要求准备去八宝山。 医护人员担心他身体吃不消,毕竟从医院到八宝山往返要三个多小时,中途还要站立默哀,徐向前说:“我和刘帅在太行山一起打了五年仗,现在走不动也得去。” 两人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配合是1935年8月,当时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张国焘要求南下四川建立根据地,中央坚持北上陕甘,徐向前是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刘伯承是红军总参谋长,两人都认为北上是唯一出路。 9月初在党坝开会时,刘伯承拿出标注了敌军部署的地图,指着毛儿盖到班佑的沼泽地说:“这条路虽然难走,但敌军防守薄弱,三天内能突破包围圈。”徐向前立即调集三个团配合行动,最终3200多人成功突围。 抗战爆发后,八路军三个主力师整编完成,刘伯承任129师师长,徐向前本来要去115师当副师长,但因为129师在太行山面临的作战压力更大,中央决定让他留在129师协助刘伯承。 两人在太行山的第一仗是阳明堡战斗,1937年10月19日夜里,769团突袭日军阳明堡机场,炸毁24架飞机,歼敌100多人,这是八路军首次大规模打击日军空中力量,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部为此召开紧急会议。 战斗结束后,刘伯承特意让炊事班炖了羊肉,两人坐在窑洞里复盘战术细节,刘伯承说:“这次能成功,关键是你提前三天派侦察员摸清了机场岗哨换班时间。”徐向前回答:“还是你那句'打蛇打七寸'提醒了我,炸飞机比打步兵管用。” 1940年徐向前调任山东纵队指挥,这一去就是六年,两人见面的机会变少了,但工作联系一直保持着,1943年刘伯承去延安治疗眼疾,路过太行山时给徐向前留了封信,信里只有八个字:“各守阵地,共克时艰。” 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1947年8月挺进大别山,当时徐向前负责冀鲁豫解放区,主要任务是牵制国民党军队,为主力部队突围创造条件,他每天要打三到四个电话了解前线战况,有一次电话里说:“你们在前面突围,我在后面顶住,咱们一攻一守配合着来。” 刘伯承在电话那头笑着说:“就按你说的办,等大别山站稳了,咱们会师喝酒。”结果到1948年11月淮海战役结束,两人才在徐州见上面,这一别又是一年多。 到了1980年代,两人都已年过八旬,徐向前因为脑血栓需要经常住院,刘伯承虽然视力不好但身体还算硬朗,每年春节前都会托人给徐向前送家乡的腊肉和笋干,1984年送来的腊肉有七八斤,附带的纸条上写着:“老战友,这是老家今年的新货,炖汤喝补身体。” 1985年春天,刘伯承因肺部感染住进301医院,徐向前听说后让秘书准备挽联,秘书问是不是太早,他说:“我和刘帅都这个岁数了,准备着总比到时候手忙脚乱强。”他自己写了上联“渊渊韬略成国粹”,下联想了一个星期才定下来:“浩浩青史记殊荣”。 1986年10月9日上午,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里摆满了花圈,徐向前坐着轮椅到了门口,坚持要站起来走进去,工作人员搀扶着他走到灵堂前,他举起右手敬了三分钟军礼,手一直在发抖。 追悼会结束后,他让人推着轮椅到侧厅,见了刘伯承的夫人汪荣华,两人说话不多,徐向前只说了一句:“孩子们有什么困难就来找我,工作的事、生活的事都行。”汪荣华当时眼泪就下来了,点头说:“我记住了。” 回到医院后,徐向前让秘书把当天的情况记录下来存档,他靠在病床上,窗外能看到西山的轮廓,晚上7点多,他让秘书拿纸笔过来,写了一首七言诗:“日暮噩耗遍京城,泪雨潇潇天地倾,太行浩气传千古,一代名将建功勋。”写完后放在床头柜上,没让任何人读。 之后几年里,刘伯承家里人有事找徐向前帮忙,他都会过问,刘伯承的二儿子工作调动遇到困难,徐向前直接给相关部门打电话协调,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上心,他说:“太行山那五年,刘帅救过我的命,我记着呢。” 网友热评: “看完鼻子一酸!战友情原来可以这么纯粹,没有半句煽情,但一个腊肉、一首诗就够戳心了” “徐帅晚年行动不便还坚持参加追悼会,这才是真兄弟!现在有些人连住院探望都嫌麻烦” “知道阳明堡战役毁了24架敌机,但第一次听说背后是徐帅指挥的,历史书该补课了!” “最后那个悼亡诗绝了!不愧是元帅,字字泣血又字字铿锵,建议语文课本收录” “看到徐帅叮嘱家属'有事找我'直接泪崩!这才是生死与共的交情,现在社会太缺这种担当了” “如果让你用三个词形容徐向前和刘伯承的友情,你会选哪三个? 信源:解放军报电子版
八路军129师的四巨头,地位有多高?“1937年8月25日凌晨,刘伯承低声对徐
【3评论】【1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