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不胜防!”10月13日报道,浙江杭州,一女子下午在家里洗澡时,刚走出浴室,突

风景繁华 2025-10-14 09:51:08

“防不胜防!”10月13日报道,浙江杭州,一女子下午在家里洗澡时,刚走出浴室,突然就看见窗户外面悬空着一架无人机!这台无人机正对着自家阳台,女子怀疑被偷拍立刻报了警,网友:应该好好管管这些无人机飞手了。[舔屏] 下午两点,杭州的黄女士刚洗完澡走出浴室,还没来得及穿好衣服,就看到窗外一架无人机悬停在阳台外,镜头直直对着屋内,她当场报了警。 警方找到飞手后,调取了无人机存储卡,视频显示,镜头起初对着远处,随后开始向居民楼移动,就在即将拍到黄女士家阳台的那一刻,画面突然变黑,录制中断。 飞手的解释是:看到快拍到居民楼了,就主动停止录制,这恰好证明自己没有偷拍,但这个解释让黄女士和邻居们更加怀疑,如果真的只是拍风景,为什么要把镜头对准居民楼?如果真的无意偷拍,为什么不一开始就避开住宅区? 这种“我差点犯错但及时刹车”的辩解,在法律上很难定性,没拍到实质内容,就算不上偷拍,但无人机确实飞到了别人窗前,侵犯隐私的主观意图又难以证明,飞手只需要说一句“我在拍风景”,就能全身而退。 这导致受害者维权困难,黄女士虽然报了警,警方也找到了飞手,但因为视频里没有实质性偷拍内容,最多只能批评教育,这种不痛不痒的处理,对潜在的偷拍者几乎没有震慑作用。 有人建议给无人机装“黑匣子”,强制记录飞行轨迹和操作日志,事后可以还原飞行路线和拍摄内容,但这需要修改法规,增加制造成本,执行起来还需要时间。 也有人提出,物业可以在小区安装反无人机设备,一旦检测到未授权飞行器就自动干扰或迫降,但这涉及到技术成本和法律风险,万一误伤了正常飞行的无人机,责任怎么算? 眼下,居民能做的有限,在家拉紧窗帘是最直接的办法,但这意味着放弃了采光和通风,有人干脆在窗户上贴磨砂膜,把自己关在不透明的空间里,还有人在阳台安装摄像头,试图记录可疑的无人机,但这又引发了新的隐私担忧,你的摄像头会不会拍到对面住户? 这种困境的本质是:技术发展速度远超过了法律和社会规范的更新速度,无人机从专业设备变成消费品,只用了几年时间,任何人花几千块就能买到一架带高清摄像头的无人机,飞到二三十层楼高,拍摄半径覆盖几百米。 而保护隐私的法律还停留在“不得擅入私人住宅”的阶段,对于从空中接近的情况缺乏规定,刑法里有“侵入住宅罪”,却没有“空中窥视罪”,民法里可以主张隐私权受损,但举证责任在受害人,实际操作很难。 目前黄女士的案子还在处理中,飞手会受到什么处罚尚不清楚,但这个案例至少让更多人意识到,无人机偷拍不是虚构的威胁,而是实实在在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 网友辣评: “大晚上洗完澡出来,一抬头直接对上镜头,这比恐怖片还刺激!” “我家住17楼,无人机直接贴着窗户飞,我穿着睡衣在客厅晃悠,差点没把窗帘扯下来!” “上次在酒店阳台抽烟,无人机悬停了足足三分钟,我当场把烟头摁灭了!” “画面中断就是清白?这操作跟考试作弊被发现马上交卷一样!” “物业和警方都查到了人,没证据就能甩锅?” “花50块买块遮光布,晚上直接糊窗户,无人机镜头都懵圈!” “不管拍没拍到,飞进居民区就该罚款!参考扰民噪音标准!” “抓到了又怎样?没证据只能放人,这和抓小偷没抓现行有啥区别?” 如果发现无人机在你家窗外盘旋,你会选择报警、买弹弓,还是拉窗帘装没看见?评论区说出你的硬核应对方案! 信源:滁州市广播电视台

0 阅读:44

猜你喜欢

风景繁华

风景繁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