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郑州,一男子花大钱,盖了2栋共计1500平的楼,几年后赶上了拆迁,开发商只同

不吃药的五块 2025-10-13 16:21:01

河南郑州,一男子花大钱,盖了2栋共计1500平的楼,几年后赶上了拆迁,开发商只同意补偿他200平的安置房和74万元,男子觉得亏大了不同意,开发商答应补偿男子1300多万后,他才搬走,可万万没想到,2年后,开发商竟突然把男子告上法庭,说他敲诈勒索,男子被羁押了541天,这期间3个亲人去世,还错过了评高级职称,案子经过3审,他终于等到昭雪这一天男子愤怒的索赔260万国家赔偿,法院的判决让他咽不下这口气。 一份写得明明白白、盖着公章的补偿协议,原本是为了解决纠纷、让事情画上句号的,却没想到,最后竟成了把朱先生送进监狱的“证据”。 这件事的关键,早就不是拆迁补偿的多少,而是那份价值1300万元的协议,怎么会从一份合法合同变成了“敲诈勒索”的工具。 事情得从朱先生的两栋房子说起,那是他辛辛苦苦几十年的积蓄和努力换来的,2000年,他靠打工和做点小生意攒下了钱,把老宅拆了盖成一栋五层楼。 到了07年,他又在旁边加盖了一栋六层楼,总面积1500多平方米,一栋自住,另一栋打算出租,这两栋楼是他安身立命的根本。 2012年,当地启动了城中村改造项目,拆迁范围包括了不少老旧民房,开发商给出的补偿方案是比较具体的:可以给他一套200平方米的毛坯房,同时再补偿74万元现金。 朱先生一听,觉得太不合理,根本不够弥补他的投入,这一拖,就是五年时间,双方一直谈不拢。 一直拖到2017年,这件事才终于有了实质性的进展,在相关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的见证下,开发商和朱先生正式签订了三份补充协议,明确了新的补偿方案,按照协议约定,朱先生最终能拿到的总补偿金额1300万。 协议写得很清楚,这是公司自愿签订的,并注明将来若出现任何法律问题,由公司自己承担全部责任,朱先生这才放心签字,并按要求搬家腾房。 一切看似尘埃落定,没想到两年后却风云突变,开发商突然报案,声称朱先生当年“拒不搬迁”,以此威胁公司,逼迫他们支付1300万补偿。 这一报案,让一份合法民事协议,硬生生被定性为刑事案件,很快以“寻衅滋事”将朱先生带走,随后又升级为“敲诈勒索罪”,那份盖着章、白纸黑字的协议,反而成了他“勒索成功”的证据。 案件进入审理后,焦点就在于这份协议的性质,一审法院认定朱先生“敲诈勒索”成立,判处有期徒刑4年,并追缴所谓“赃款”1300多万元。 也就是说,那份协议在判决中被完全否定,到了二审,法院开始对事实产生怀疑,把刑期减为一年半,追缴金额降至84万元,但仍未彻底纠正错误。 直到最后,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确认朱先生无罪,这场持续多年的案件才算真正画上句号。 朱先生被错误羁押了整整541天,出狱时已接近花甲之年,这一年多里,他的母亲、岳母和姐姐相继去世,他甚至没能赶上最后一面。 工作单位的职称评审也错过了,人刚从看守所出来,第二天就进了医院,他说自己这一遭,比冤案剧还惨。 虽然他最终申请国家赔偿260万元,但法院最后只判了约38万元,其中精神损害抚慰金12.8万元,已经算超出惯例,可对他失去的时间、健康和亲人来说,这点钱根本无法弥补。 更让人气愤的是,案件虽然结了,但真相还没完全清算,当年那个报假案的开发商,按法律规定,诬告陷害造成严重后果的,可能要判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朱先生虽然等来了清白,但害他的人、办错案的人,是否该为这场灾难付出代价? 对朱先生来说,这场官司毁掉了半辈子,他说得很直白:“我不是想要多少钱,我就是要个说法。”而这个“说法”,不仅是为他个人讨回公道,也是对尊严的一次考验。 信源:越牛新闻

0 阅读:38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16

用户10xxx16

4
2025-10-13 17:09

必须严惩办冤案的相关责任人

不吃药的五块

不吃药的五块

旧曲重听记忆闪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