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饰演潘金莲的廖学秋因为拍戏,和老公分别了六个月,她归心似箭,往家赶,

熹然说历史 2025-10-13 22:50:16

1979年,饰演潘金莲的廖学秋因为拍戏,和老公分别了六个月,她归心似箭,往家赶,想给丈夫一个惊喜,回到家后,就看到自己床上睡着另外一个女人,没有大吵大闹,只说了一句 话:“把被子还给我。” 半年的分别,满怀期待的归家,本该是久别重逢的喜悦,却成了人生最大的讽刺。当廖学秋推开家门,看到那个不该出现的女人躺在自己床上时,她没有撕心裂肺地哭闹,也没有歇斯底里地质问,只是平静地说了一句话。这句话,结束了一段婚姻,也开启了她此后近五十年的单身人生。 说起廖学秋,可能很多年轻人不太熟悉,但她饰演的那些角色,尤其是《潘金莲新传》里的潘金莲,确实给不少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个在荧幕上演绎过各种女性形象的演员,自己的人生经历比任何剧本都要跌宕起伏。 廖学秋1954年出生在成都一个艺术家庭,母亲廖静秋是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母亲以演唱高腔曲牌《新水令》闻名,有”廖新水”的美誉,在川剧界地位很高。父亲是戏曲导演,按理说这样的家庭应该给孩子很好的成长环境,可命运偏偏跟廖学秋开了个残酷的玩笑。 1956年,廖学秋的母亲被查出癌症,当时她才30岁。为了保留川剧艺术,巴金、李劼人、沙汀三位文化名人联名向全国人大递交提案,建议把《杜十娘》拍成电影。拍摄期间,廖静秋每天靠打吗啡止痛,拍投江的戏时,她坚持从两三米高的地方反复往下跳。电影拍完不久,1958年廖静秋就去世了,年仅33岁,巴金专门写了《廖静秋同志》这篇文章纪念她。那年廖学秋才3岁,对母亲几乎没什么印象。 第二年,4岁的廖学秋又失去了父亲。父母双亡的兄妹俩,只能靠着母亲留下的遗产生活。可家里的保姆盯上了这笔钱,趁机把钱全卷走了。两个孩子一度连饭都吃不上,要不是有好心邻居和父亲生前好友帮衬,真不知道能不能活下来。 8岁那年,哥哥带她去电影院看《杜十娘》,指着银幕说那就是妈妈。那是廖学秋第一次知道妈妈原来是这样的人,心里暗暗下了决心,长大也要像妈妈一样当演员。 下乡当知青期间,廖学秋白天下地干活,晚上就着煤油灯练川剧身段。她常对着水井唱歌跳舞,给收工的知青们表演节目。这份坚持没白费,20岁时她因为手风琴拉得好,被镇上的文工团选中了。 进了文工团,廖学秋的人生出现了转折。一个男同事天天对她嘘寒问暖,从小缺少关爱的她很快就陷进去了。没多久她就怀孕了,孩子都五个月了才匆匆忙忙办的婚礼。为了能快点恢复工作,她选择了剖腹产,孩子刚满月就接到了拍戏的机会。 1979年的这次拍戏,改变了廖学秋的一生。她被《车水马龙》剧组选中,这部戏要封闭拍摄半年。临走前丈夫说得挺好,让她放心去拍,家里有他照顾。六个月里廖学秋专心工作,拍摄进度很顺利,提前杀青了。她高高兴兴地收拾行李往家赶,满脑子想着给丈夫和孩子一个惊喜。 可她一推开门,就看见地上散落着陌生女人的东西。再打开卧室门,丈夫正和另一个女人躺在床上,盖的还是她当初结婚带来的那床被子。廖学秋走过去,平静地把被子拉过来,只说了句”把被子还给我”。 两个人当时就慌了,丈夫结结巴巴地想解释,还说是那女的主动的。廖学秋没跟他们吵,直接让他们滚。后来丈夫想挽回,可廖学秋已经心死了。她直接去法院提了离婚,考虑到自己经济条件和工作性质,只能把儿子留给前夫。离婚时她就带走了那床被子,别的什么都没要。 离婚后,经母亲生前好友介绍,廖学秋去了上海电影制片厂。从此她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整个八十年代,她拍了《车水马龙》《丫鸭情话》《在这块土地上》《淘金王》等一堆电影,在影坛慢慢站稳了脚跟。 有次拍爆破戏,她的手被炸伤,皮肉都翻出来了。她怕被换角,简单包扎一下就继续拍。还有一回拍《梦断青楼》,发现自己的台词被删了给了陈道明,她当场就去找导演理论。后来陈道明说是怕她压力大才这么安排的,虽然闹了误会,两人反倒成了朋友。 到了九十年代,廖学秋开始拍电视剧,《杨贵妃》《苍天在上》《燕子李三》都有她的身影。她在《潘金莲新传》《唐明皇》等剧里演的角色很出彩。因为演寡妇演得多,大家给她起了个”东方第一寡妇”的外号。上了年纪后,她又转型演妈妈,《北京爱情故事》《宝贝计划》里都能看到她。 虽然儿子跟着前夫过,但廖学秋对儿子的爱一点没少,儿子结婚时她还给买了婚房。儿子也理解妈妈当年的难处,不怪她。从25岁离婚到现在,廖学秋一直单身,虽然也有人追求,她都拒绝了。 现在廖学秋和儿媳相处得挺好,一家人关系融洽。七十多岁的她用大半辈子证明了一件事:女人的价值不只是婚姻,更在于对事业的追求和对自我的尊重。那床被子她要回来了,但那段感情她再也不要了。 有人说廖学秋太刚烈,有人说她太决绝。可换成是你,在异地辛苦工作半年,满心欢喜地回家,却看到这样的场景,你会怎么选择?是原谅,还是像她一样转身离开?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

0 阅读:0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