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专家警告:中国已养成了一个危险的新习惯,即低估美国的报复意愿和能力,纽约时报10月13日刊文,表示中国的出手表明,中国认为自己非常的自信,而且有实力,谁料美媒话锋一转援引专家观点表示,中国应该担心的是出招过猛,政府官员对特朗普会发起的强烈反击估计不足。 2025年10月这阵子,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又升级了,这次的焦点落在了稀土上。中国商务部直接放出消息,要对稀土相关技术搞出口管制,特意把五种中重稀土元素划进管控范围。 更严的是,往后不管什么产品,只要里面含了中国产的稀土,哪怕含量低到0.1%,想出口都得先拿到许可。 这步棋一下就掐住了美国的要害。要知道,全球90%的稀土加工能力都在中国手里,而稀土这东西可不是普通原料,高端芯片、导弹制导系统这些尖端科技产品,少了它根本造不出来。 面对中国这波反制,特朗普政府的反应称得上是“炸了锅”。10月10号那天,特朗普直接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说从11月1号开始,所有中国输美的商品都要加征100%的关税,还放话可能会提前实施。 这力度真是空前,不管是电子产品、机械设备,还是老百姓日常用的消费品,全被囊括进去了。 连美国农民的大豆出口都受了牵连,对华出口量几乎跌到了零——要知道以前中国可是美国大豆的大买家,这下农民们损失惨重。 可美国这波“报复”也暴露了自己的软肋。 当时美国联邦政府停摆的情况还没解决,财政赤字已经突破3万亿美元,国内的企业游说集团更是一片反对声,都说这政策是“自杀式操作”,最后受伤的还是美国自己的企业和消费者。 其实现在中美之间的较量,早就不只是关税那点事儿了。 美国商务部在9月12号、16号,还有10月8号这几天,连着三次更新了“实体清单”,把几十家中国做无人机、智能技术的企业都加了进去,这些企业以后想从美国买技术、买零件,基本就没戏了。 更让人警惕的是9月29号生效的“50%控股权规则”。这规则要求美国的出口商,跟别人做生意前必须查清楚对方的股权结构,哪怕对方只是跟中国实体清单里的企业沾点边,都可能被断供。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美国这是想靠“长臂管辖”,把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全球供应链彻底掐断,让中国企业没法从国际上获取关键技术。 除了科技领域,美国在海运上也下了狠手。早在4月17号,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就说要对中国船舶收港口费,到10月14号这政策正式落地。 中国这边也没含糊,交通运输部马上跟进,宣布对美国船舶加征“特别港务费”,收费标准还按船舶吨位分级算,就是要跟美国“以牙还牙”。 虽然地中海航运、马士基这些全球航运巨头嘴上说不受影响,但谁都清楚,美国港口的吞吐量占全球18%-19%,真要是在海运上闹僵了,不管是中国出口还是美国进口,都会受波及,这场物流战到底会怎么发展,现在谁也说不准。 面对美国全方位的施压,中国的反制思路也很清晰,走的是“非对称对抗”的路子,不再像以前那样被动防守。 就拿稀土来说,中国不光管原料出口,连开采技术、加工设备都纳入了管制范围。这招直接断了美国的念想——以前美国还想通过第三方国家间接买中国稀土,现在这条路基本被堵死了。 在半导体领域,中国也有动作。通过“不可靠实体清单”,把洛克希德·马丁等28家美国军工企业列了进去,这些企业以后想从中国拿稀土,门儿都没有。 要知道这些军工企业造武器,同样离不开稀土,这招算是精准打击了。 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正在悄悄构建“全球减一”的贸易体系。 就是通过RCEP、金砖国家这些多边合作机制,慢慢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 数据能说明问题,2025年前8个月,中国船厂接到的新订单量,已经占了全球的84%,这背后就是中国和其他国家贸易合作不断加深的结果。 中国这些反制措施很快就见了效。特朗普宣布加征关税那天,美国股市直接崩了,纳斯达克指数一天就跌了3.56%,特斯拉、英伟达这些科技巨头的市值,一下就蒸发了上千亿美元。 连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都松了口,罕见地说“中美局势已经缓和了不少”,可话里又带着点不服气,说“中国在对抗全世界”,这话里的矛盾劲儿,明眼人一看就懂——美国其实也有点撑不住了,但又不想丢面子。 眼下中美博弈的关键节点,是10月底在韩国举办的APEC峰会。 之前特朗普还放狠话,说要取消和中国领导人的会晤,可没过几个小时就改口了,说“没说过要取消”,这反复无常的态度,把美国的立场摇摆暴露得一览无余。 中国这边的态度很明确,外交部直接表态:“要对话可以,但必须建立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如果美方还抱着单边主义的想法,继续搞极限施压,中方肯定会奉陪到底,不会让步。”
*美专家警告:中国已养成了一个危险的新习惯,即低估美国的报复意愿和能力,纽约时报
念薇评娱乐八卦
2025-10-15 10:55:05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