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报道,韩国外交部10月14日发布声明,称将与中国进行沟通,以降低中国针对韩国造船巨头韩华海洋株式会社旗下美国相关子公司的反制措施所带来的影响。 中国商务部当天宣布,从即日起对韩华海洋的五家美国子公司动手制裁。给出的理由很明确,这些企业帮着美国政府,还支持美国对中国海事、物流还有造船业搞调查,实实在在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步棋就是中方对着美国单边霸权出的反击组合拳里的一招。 得先搞清楚韩华海洋这几家美国子公司到底干了啥。它们没少给美国递“弹药”,美国那边要查中国造船业的技术路线、物流渠道,还有海事领域的合作细节,这些子公司要么提供数据,要么帮忙牵线,甚至在调查过程中帮着找所谓的“证据”。中国造船业这几年发展势头很猛,在全球高端造船市场比如LNG运输船、大型集装箱船领域,已经能和韩国、日本掰手腕,美国早就看着不顺眼,想通过调查搞点小动作压制中国企业,这些子公司正好成了美国的“帮凶”。 中国这次制裁可不是随便说说,针对性特别强。这五家子公司在韩华海洋的全球供应链里角色重要,有的负责核心零部件供应,有的管着技术授权,还有的承担着跨洋物流协调的活儿。中方出手后,这些子公司没法再和中国造船企业、物流平台做业务,也不能把相关技术和零部件卖到中国市场。对它们来说,中国市场占了其全球营收的三成以上,这下等于断了一大块收入来源。 韩国外交部急着找中国沟通,也是有自己的顾虑。韩华海洋是韩国造船业的巨头之一,在全球造船市场份额能排进前三,这几家美国子公司出问题,会直接影响韩华海洋的全球产能调配。比如原本计划从美国子公司采购的特种钢材、船舶导航系统,现在没法按时拿到,韩华海洋手里的几个大型造船订单可能要延期,到时候不仅要赔违约金,还得丢客户信任。而且韩国造船业和中国产业链联系紧密,中国企业会给韩华海洋提供部分配套设备,要是制裁影响扩散,韩国本土的造船配套厂商也得跟着遭殃。 再看美国这边,表面上没咋吭声,其实心里也打鼓。美国本来想借韩华海洋子公司的手打压中国造船业,没想到中方直接出手反制,反而让美国在造船领域的一些合作计划泡汤。美国本土的几家造船企业,之前和韩华海洋的美国子公司合作研发新型环保船舶技术,现在子公司被制裁,技术合作只能暂停,美国想在绿色造船领域抢占先机的想法也受了影响。 中国这次出手,也是给其他想跟着美国对付中国的企业提了个醒。别以为躲在第三方国家或者通过子公司就能搞小动作,只要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不管你是哪国企业的分支,中方都不会手软。而且中国造船业早就做好了应对准备,之前就一直在拓展供应链,和欧洲、东南亚的一些零部件厂商建立了合作,就算少了韩华海洋美国子公司的供应,也能从其他渠道补上,不会影响正常生产。 韩国造船业现在陷入两难,一边是美国的压力,不敢公然违背美国的意愿,一边又舍不得中国市场,更怕制裁影响自己的全球竞争力。韩华海洋高层已经私下开会商量对策,想通过调整供应链,比如把美国子公司的部分业务转移到韩国本土或者东南亚分公司,绕开中方制裁,但这需要时间,短期内很难见效。而且中国市场的客户也不傻,要是韩华海洋没法保证交付时间和质量,肯定会转投中国本土造船企业或者其他国际厂商。 从整个行业来看,中国造船业这些年的进步有目共睹,不仅在产量上领先,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就拿LNG运输船来说,中国企业已经能自主建造,打破了韩国企业的垄断,价格还比韩国低10%左右,在全球市场很有竞争力。美国想通过调查和打压阻止中国造船业发展,根本不现实,这次中方的反制,也是用实际行动告诉美国,单边霸权那套在今天行不通了。 韩国外交部想和中国沟通,关键得拿出诚意,不能只想着让中国放松制裁,得先让韩华海洋的美国子公司停止损害中国利益的行为,还得督促这些子公司配合中方的调查,把之前协助美国搞调查的情况说清楚。要是韩国只是想走个过场,不解决根本问题,沟通也很难有效果。 现在全球造船市场竞争本来就激烈,各国都在抢订单、拼技术,韩华海洋因为旗下美国子公司被制裁陷入困境,正好给了中国造船企业更多机会。中国企业可以趁机争取更多国际订单,尤其是那些原本考虑和韩华海洋合作,但因为制裁担心风险的客户。而且中方的制裁也能倒逼中国造船业进一步完善供应链,减少对单一供应商的依赖,让整个产业更具韧性。 说到底,中国这次对韩华海洋美国子公司的制裁,既是维护自身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必要之举,也是对美国单边霸权的有力反击。韩国要是真为自己的造船业着想,就该认清形势,别再跟着美国一条道走到黑,而是和中国好好沟通,找到互利共赢的解决办法,不然最后受损的还是韩国自己的企业和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