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了,巴沙尔 当大帝与朱拉尼握手的那一刻 正式“宣布”巴沙尔成为一个历史名词 这场席卷国家的风暴,始于 2011 年几个孩子的涂鸦。阿拉伯之春的风吹到叙利亚时,民众想要的只是几句改革承诺。可巴沙尔的警察抓了孩子,释放时还带着伤痕。愤怒像野火般烧遍全国,从和平请愿到武装对抗,只用了四个月。 那时的巴沙尔握着一副 “好牌”。阿拉维派占人口才 12%,却攥着全国的军权,152 名高级军官里 124 人是自己人。 他以为靠枪杆子就能稳住局面,却忘了经济早成了烂摊子。石油枯竭让失业率飙到 20%,一半年轻人找不到工作,连面包都快吃不上的民众,哪还怕枪口。 俄罗斯和伊朗曾是他的 “救命稻草”。伊朗十年砸了 210 亿美元,圣城旅手把手教民防军打仗;俄罗斯 2015 年派战机进驻赫迈米姆基地,炸得反对派节节败退,帮他夺回 70% 的国土。 可这支援在 2024 年突然断了档。俄乌冲突耗光了俄的弹药,驻叙战机少了六成;巴以战火让伊朗自顾不暇,圣城旅指挥官都被炸死在基斯沃兵营。 美国人的制裁更是往死里掐。《凯撒法案》把叙利亚的经济封得密不透风,石油没法出口,粮食运不进来。美军还占着东北部的油田,偷运石油的卡车天天在路上跑。 2024 年的大马士革,1 美元能换 10 万叙镑,一袋面粉从 5 美元涨到 50 美元,普通人月薪还不够买半袋。90% 的人活在贫困线以下,街头到处是一天只吃一顿饭的孩子。 军队先撑不住了。逊尼派士兵本来就怨声载道,看着巴沙尔亲戚的离岸账户里躺着 10 亿美元,自己却连家人都养不活,倒戈成了常态。 11 月反对派打过来时,政府军的弹药库早空了。俄罗斯承诺的装备卡在乌克兰,伊朗的支援被堵在波斯湾,连反无人机的设备都凑不齐。 反对派这回换了打法。朱拉尼的 “沙姆解放组织” 学了俄乌战场的招,用廉价无人机炸指挥中枢。阿勒颇的巷战里,4.5 万人的王牌第 3 军溃不成军,俄军事前哨连夜撤走,连装备都没来得及毁。短短 12 天,反对派就站到了总统府门口,喊出 “解放大马士革” 的口号。 巴沙尔逃得很仓促。2024 年 12 月 8 日,他带着家人挤上俄罗斯军机,直奔莫斯科。普京给了他三层豪宅,有艺术品展厅,还有 24 小时保镖,却没提半句帮他复国的话。 后来有消息说,这位前总统天天躲在家里打游戏,中毒未遂后更不敢出门 — 昔日的权力巅峰,成了如今的 “网游宅男”。 朱拉尼很快摸清了门道。他先找美国要援助,碰了一鼻子灰;转头就给普京递上 “投名状”:俄军基地租期延到 2099 年,旧债用租金抵,之前巴沙尔签的协议全认。 普京笑得很痛快,当场答应帮他建军队、修设施 — 管你以前是不是 “恐怖分子”,保住地中海的战略支点才重要。 2025 年 9 月的握手现场,朱拉尼腰杆挺得笔直。他刚和美国谈完重建,又跟俄罗斯敲定了军事合作,连库尔德武装都暂时稳住了。 而莫斯科豪宅里的巴沙尔,连叙利亚的新闻都不敢多看。他的名字早从叙官方文件里消失,阿拉维派的老家也接受了过渡政府的粮食援助。 十四年间,35 万人死在战火里,1300 万人成了难民。巴尔米拉古城的神庙被炸毁,350 万孩子没学上,曾经的农业出口国连饭都要靠救济。 巴沙尔的退场不是突然的崩塌,是美国的制裁、俄伊的抽身、军队的倒戈,还有无数饿肚子的民众一起推垮的。
中方第一时间强硬反击刚刚英国突然宣布一下子就对我国11家实体实施制裁,稍有判
【23评论】【9点赞】
用户16xxx57
落井下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