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受访时语出惊人:“我真的认为,我的国家——美国,仍然是世界的

风林事儿说 2025-10-23 18:53:57

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受访时语出惊人:“我真的认为,我的国家——美国,仍然是世界的希望,仍然是世界上光辉的典范!”他还强调:“自从我来到美国并于1962年入籍以来,我的身份一直是美国人,除此之外别无其他!” 张忠谋这话说出来的时候,估计不少行业里的人都在心里犯嘀咕,毕竟这位老爷子的人生轨迹,本身就和美国半导体产业绑得极深,但恰恰是这些经历,反倒衬得他后来的表态越来越站不住脚。 张忠谋的职业生涯根基本就扎在美国半导体的土壤里,1955年刚入行就进了美国希凡尼亚公司,三年后跳槽到德州仪器,从生产线的小主管一路做到集团副总裁,是最早闯进美国大公司顶层的华人。 当年德州仪器为了留住他,甚至愿意全薪负担他去斯坦福读博的所有费用,只要求毕业后回公司服务五年,他靠着改良NPN晶体管生产流程,把近乎0%的良率硬生生提到30%以上,才算在行业里站稳脚跟。 可以说,他的技术积累、管理经验乃至社会地位,全是美国半导体产业一手喂出来的,这种深入骨髓的产业绑定,让他对美国始终带着一种 “老东家滤镜”,可这份滤镜早该被现实戳破了。 2022年左右他喊出 “美国是世界希望” 时,自己都在不断打自己的脸。 那年4月他还在布鲁金斯学会坦言,美国不断增加半导体的产能是 “昂贵、浪费且徒劳无功”,承认“当时太天真”,因为美国缺制造业人才,最优秀的年轻人全涌去了金融和互联网,没人愿意做芯片制造的 “技术苦力”。 没过几个月跟佩洛西吃饭,谈到美国520亿美元的芯片法案,他也只淡淡说 “这是个好开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暗戳戳点出美国想重建半导体制造体系的不切实际。一边戳穿美国的短板,一边又夸它是 “光辉典范”,这种矛盾里藏着的,全是被美国政策架住的无奈。 更讽刺的是,他嘴里的 “典范”,正逼着台积电付出失去中国市场的代价。 早年间台积电南京厂还是 “金鸡母”,大陆市场营收占比一度稳定在两位数,可在美国施压下断供华为后,这块市场硬生生缩水,到后来大陆营收占比跌到7%,而北美市场占比飙到77%。 这根本不是市场选择,是被美国用政策捆住了手脚:芯片法案里明晃晃写着,拿补贴就得10年内不准扩大在华产能,还得交出客户名单和核心技术,等于拿台积电的未来换短期苟活。张忠谋自己也清楚大陆市场的分量,之前南京厂的盈利撑起过台积电不少研发投入,可如今只能眼睁睁看着这块肥肉溜走,还要硬说逼他放手的美国是 “希望”,这实在太脱离现实。 他的表态连自己人都圆不过去。前台湾行政机构负责人张善政就戳破过,台积电赴美设厂压根行不通,人才、成本全是死穴,美国连理工人才都凑不齐,哪来的制造业根基?可张忠谋一边跟佩洛西说 “美国建芯片产业还早”,一边又对着镜头唱赞歌,本质是被利益绑住了。 台积电北美营收占比七成以上,美国客户捏着它的命脉,不顺着说根本没法交代。更别提美国芯片法案那套 “胡萝卜变大棒” 的操作,要技术、要账本、要利润分成,台积电要么听话要么丢订单,张忠谋的 “忠心话”,不过是给这种胁迫裹了层体面的糖衣。 说到底,张忠谋的人生早就跟美国半导体绑成了利益共同体,可这种绑定越深,越该看清美国的真实模样:没有人才就抢盟友的产能,没有竞争力就用政策逼盟友站队,连补贴都藏着 “卖身契” 式的条件。 他看着台积电从中国市场节节败退,看着美国设厂沦为 “赔钱货”,却还要硬撑着说 “美国是典范”,这份脱离现实的表态,与其说是信念,不如说是被利益绑架后的无奈妥协,毕竟他太清楚,自己和台积电的命运,暂时还捏在美国手里。 而他能成为“半导体教父”,靠的是全球化分工给台积电的机会,而美国现在恰恰在拆毁这套体系,他亲身经历了这一切,却说出违心的赞美,只能让人觉得这份“忠心”里全是算计,半点真心没有。 说到底,张忠谋和美国半导体的绑定太深,深到他既想靠美国市场稳住台积电的地位,又得用漂亮话讨好美国政客。可那些他亲身参与过的产业兴衰、亲眼见过的政策拖沓、亲身体验的规则崩坏,早把“光辉典范”的画皮撕得稀碎。

0 阅读:158
风林事儿说

风林事儿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