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制造业向外国搬迁,而不向中西部搬迁?简单来说,除了广西和四川,其他西部省份

风林事儿说 2025-10-24 15:54:01

为什么制造业向外国搬迁,而不向中西部搬迁?简单来说,除了广西和四川,其他西部省份的制造业企业,自己都在琢磨怎么往沿海或者长江流域搬呢! 制造业挪窝的核心就看成本,哪里成本能降下来就往哪里去,除了广西和四川,其他西部省份连本地企业都留不住,更别说吸引外地制造业入驻了,不少企业反而琢磨着往沿海或长江流域搬,说到底还是这些地方的成本实在扛不住。 先说说广西和四川为啥能成为例外,广西有北部湾港口,相当于西南的出海门户,原材料运进来、成品运出去都方便,就像广西有家企业干脆把钢铁厂开到了马来西亚的港口边,那边靠近国际航线,产品70%都能直接出口,比从西部内陆绕路运输省太多钱。 四川更不用说,成渝一带已经攒出了5个国家级的制造业集群,电子信息、航空航天这些行当里,上下游企业扎堆,要个零件几公里内就能配齐,根本不用愁配套问题。 但其他西部省份就没这福气了,物流成本能把企业压垮。比如西北有些纺织企业,原材料要从新疆运过来,织成布后得送到东部港口出口,中间要换好几次火车、汽车,光运费就占了成本的两成多,要是搬到江苏的纺织集群里,周边全是原料商和物流公司,成本一下就能降下来,换成谁都想搬。 更要命的是供应链断档,制造业讲究上下游拧成一股绳,长三角的电子厂,从芯片到外壳,周边几公里内全能配齐,可西部很多地方连个像样的零部件厂都没有,企业要生产个小零件都得从广东采购,不仅耽误工期,库存成本也蹭蹭涨。 就算抛开物流和配套,人才和基础设施也跟不上。湖南有个从东莞搬过去的家具厂,刚落地就丢了40%的员工,懂智能设备的技工根本招不到,最后只能跟本地学校合作开班培养。这在其他西部省份更常见,熟练的技术工人和管理人员都愿意往沿海跑,企业要么花大价钱从外地挖人,要么自己从零培养,成本反而更高。 而且有些地方的产业园看着热闹,实际公路没修通,电力供应不稳定,办个手续要跑断腿,这些隐性成本比明面上的房租、工资更让人头疼。 也难怪有些企业宁愿往国外搬,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一升级,美国对中国出口商品加征的高额关税就像一记重锤,直接砸中了依赖海外市场的制造业企业。对这些企业来说,要么承担关税导致利润清零甚至亏损,要么就得挪窝避险,而东南亚当时恰好成了成本最低的 “避风港”。 最核心的吸引力就是能绕开关税壁垒,2018年美国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的关税普遍在10%到25%,像家具、电子产品这些主力出口品类首当其冲。但东南亚不少国家当时已搭上自贸协定的快车,越南、马来西亚早在2016年就签署了TPP协定,2018年底CPTPP正式生效后,区域内98%的商品逐步实现零关税,即便对美出口,关税也远低于中国内地。 东莞有家做办公家具的粤企,2018年前直接从国内出口美国,关税占了成本的18%,搬到越南后,借着当地的关税优惠,同款产品出口美国的关税直接降到3%,光这一项每年就省出几百万利润。耐克、阿迪达斯、富士康纷纷跑到东南亚建厂。 而且东南亚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也很突出,2018年越南制造业工人的平均月薪还不到300美元,只相当于中国东部沿海的三分之一。物流和供应链的适配性也比西部更合企业心意,东南亚多数国家靠海,越南胡志明港、泰国林查班港都是深水良港,货物装船就能直达美国西海岸,比从中国西部内陆先运到广西钦州港再转海运,至少省一周时间。 更关键的是,当时东南亚已经攒起了基础供应链—越南仅苹果供应商就有35家工厂,能配套iPad、Apple Watch的组装和结构件生产,虽然高端零部件还得从中国进口,但简单的加工组装环节已经能就地完成。 当然企业也有现实考量,东南亚离中国近,供应链衔接更顺畅。从东莞到越南海防港,快船只要2-3天,原材料能随用随补,比搬到更远的南美或非洲靠谱多了。 反观其他西部省份,既没有港口的物流优势,又没有成熟的产业圈子,成本降不下来,本地企业都想着跑路,外面的制造业自然不会往火坑里跳。 不过到了现在,我们的国家也在大力推动西部开发,发布人才政策,吸引越来越多的高精端人才回流。各种补贴也是一个接一个,让那些在东南亚建厂的企业心动,想办法重新回国。

0 阅读:46
风林事儿说

风林事儿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