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明白了,都以为俄罗斯背后站着的是伊朗、朝鲜,谁能想到,真正撑住俄罗斯的,反而是那个一言不发、一弹未给的中国! 西方一开始的算盘打得贼精。他们觉得,只要冻结俄罗斯 3000 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切断美元欧元结算通道,再禁止高端芯片、机床、电子零部件出口,俄罗斯用不了半年就得经济崩盘。 毕竟俄罗斯的工业体系依赖不少西方零部件,能源出口又长期靠欧洲市场,断了这些命脉,前线的枪炮都得变成废铁。 可打了三年多,俄罗斯不仅没垮,还能稳稳守住战线,甚至时不时发起反击,西方才发现自己漏算了最关键的一环。 中俄贸易的爆发式增长,成了俄罗斯经济的 “救命稻草”。 2023 年中俄贸易额直接突破 2400 亿美元,同比增长近 30%,这个数字比战前翻了快一倍。 俄罗斯最核心的收入来源是石油和天然气,欧洲断购后,中国立刻补上了缺口。 去年中国从俄罗斯买了近 1.1 亿吨石油,占俄罗斯石油出口总量的 22%,还签下了长期供货协议,价格稳定又有保障。 天然气方面更狠,西伯利亚力量管道满负荷运转,同比增长近 50%,光这两项收入就撑起了俄罗斯财政的半壁江山。 更关键的是,中国帮俄罗斯绕开了西方的金融封锁。 西方冻结俄罗斯的美元欧元账户后,中俄迅速扩大本币结算规模。 2023 年中俄贸易中,人民币和卢布的结算比例已经超过 70%,比战前的不足 20% 翻了三倍还多。 俄罗斯不用再担心外汇储备被冻结,卖能源赚来的人民币,能直接用来买中国的商品、投资亚洲市场,相当于给俄罗斯的金融体系开了条 “生路”。 要知道,2022 年西方刚制裁时,俄罗斯卢布一度暴跌 50%,正是因为和中国的本币结算快速推进,卢布才迅速企稳,甚至比战前还坚挺。 俄罗斯的工业体系能顶住制裁,中国的供应链功不可没。 西方喊着要断俄罗斯的芯片、机械零部件,可俄罗斯的汽车厂、农机厂、甚至部分军工配套企业还在正常运转。 为啥?因为中国的民用替代件顶上来了。 俄罗斯的拉达汽车,现在不少电子控制系统用的是中国产的芯片和传感器;农机厂急需的精密轴承,从中国进口后直接就能装机。 就连部分军工领域需要的基础材料,比如特种钢材、橡胶制品,中国也能稳定供应。 这些都不是西方口中的 “敏感军事技术”,却能让俄罗斯的民生工业和基础工业不崩盘,而后方的稳定正是前线能持续作战的根本。 粮食和化肥出口是俄罗斯的另一大收入来源,西方想通过限制出口搞垮俄罗斯农业。 可中国再次出手,2023 年从俄罗斯进口了近 500 万吨小麦,占俄罗斯小麦出口总量的 15%,还进口了大量钾肥、氮肥。 这些订单让俄罗斯的农民有了稳定收入,农业部门能持续投入生产,国家财政也拿到了可观的税收。 当然,伊朗和朝鲜确实给过俄罗斯一些支持。但这些都只是 “战术层面” 的支援,解决的是前线一时的急需。 打持久战,拼的从来不是一时的弹药补给,而是后方的经济造血能力、工业支撑能力和国际贸易通道。 这些恰恰是伊朗和朝鲜给不了,而中国能稳稳托住的。 中国的聪明之处在于,全程保持中立,没给俄罗斯任何军事援助,所有合作都基于正常的国际贸易规则。 西方再怎么指责中国 “隐性支持”,也拿不出实质性证据。 乌克兰直到现在才彻底看清,那个一言不发、一弹未给的中国,才是俄罗斯能坚持到现在的真正底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