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红军城这仗能这么“反转”,乌军本来揣着矿道保命的小算盘,以为躲地下就能耍小聪明,结果被俄军反过来拿捏,把好好的“避难所”变成了插翅难飞的死局。 这红军城看着不起眼,却是顿巴斯东线的 “命脉节点”。三条铁路、一条 E-50 公路全在这儿交汇,乌军前线七成的炮弹、燃料,全靠这座小城转运。 要知道乌军早就盯上了城里的老煤矿隧道,这些苏联时期挖的坑道像蜘蛛网,通到城区各个角落,他们前前后后砸了1.2亿美元进去,把隧道改得跟堡垒似的。 洪雷曼斯卡娅矿井深处建了三防指挥所,据说能扛住10万吨当量的核弹。他们还把废弃矿工宿舍改成弹药库,北约援助的柴油和“海马斯”火箭弹往这儿堆了七成。 乌军打得挺精明。他们把地面部队拆成小股,躲在隧道里神出鬼没。前一刻还在城东打游击,下一刻就能从城西的废弃厂房钻出来,打完就跑。 隧道里还藏着临时医院和成堆的罐头,受伤士兵能及时救治,物资也能通过秘密通道送进来。他们觉得这招万无一失,毕竟2022年马里乌波尔的经验摆在那儿,靠地下工事就能拖很久。 可俄军根本没打算跟他们玩地道战,俄军情报部门早就把这些隧道的底细摸透了。他们发现,再复杂的地下工事也得透气,通风井就是这些隧道的“命门”。 俄军选了1.5吨重的FAB-1500重型炸弹。这种炸弹加了精确制导套件,准头特别好,专门用来炸关键节点。 9月11号晚上,这些炸弹精准命中了乌达奇诺耶村北部和波克罗夫斯卡亚矿井的通风井。地面传来地震级的震动,地下通道瞬间被泥土和巨石封死。 地下通道被封死,氧气越来越少。不少正在转移或休整的乌军士兵被埋在地下200米深处,根本没机会逃生。乌军原本用来保命的地下工事,一下变成了走不出去的牢笼。 地下的路被堵死,地面上的乌军更惨。乌军总司令西尔斯基急了,从苏梅、哈尔科夫调了精锐部队增援。第12、14亚速旅,还有王牌的第93机械化旅、第82空突旅,这些“救火队”全派了过来。 可俄军早布好了局,他们发动“三叉戟攻势”,同时向红军城和邻近的康斯坦丁诺夫卡施压。第132旅像钉子一样把乌军增援分割开。 第12、14亚速旅钻进多布罗皮利亚的狭长地带,进退不得。第93、82旅则被围在沙霍夫镇的U型口袋里,动都动不了。 西尔斯基的反攻计划彻底泡汤。乌军指挥系统乱成一团,各路部队的求援信号根本传不出去。高层还在下令死守,基层士兵已经在找退路,可突围的口子早被俄军封死了。 城里的守军彻底成了孤军,俄军海军步兵带着热成像仪、破门炸药,甚至备好了氧气瓶和防毒面具,开始最后的清剿。他们兵力占着3:1的优势,清剿起来没什么阻碍。 这会儿的红军城,三条铁路和E-50公路早被俄军控制。乌军前线的弹药和燃料断了供应,库存掉了40%。大约5000名乌军被三面合围,唯一的后撤通道还在俄军炮火覆盖之下。 有些乌军士兵撑不住了,开始向俄军投降。他们本来想靠矿道当“保命符”,没想到反倒把自己困进了死局。俄军没花力气钻隧道,就靠炸通风井和地面合围,硬生生拿下了这座命脉小城。 红军城这仗的反转,说白了就是乌军算错了俄军的打法。他们以为地下工事能拖垮敌人,却没料到俄军会直接攻击工事的弱点。现在隧道被封,增援被围,这座顿巴斯的交通枢纽,彻底落到了俄军手里。 来源:凤凰卫视 【俄军靠管道破防,乌军靠隧道游击,谁能更胜一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