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惊魂!神舟二十号遭太空碎片撞击,航天员回家路突发变故

亨克孤独 2025-11-07 18:42:01

估计现在最让人担心的,就是神舟二十号的航天员,不是因为他们没有成功交接,也不是因为他们没有圆满完成任务,而是因为他们在返回的过程中出现了意外情况。   11月5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直接发了消息,神舟二十号疑似被空间微小碎片撞了,原计划当天的返回任务只能推迟,全国等着看航天员回家的人们,心里一下就悬了起来。   大家悬心不是没道理的,这三位航天员陈冬、陈中瑞、王杰,已经在太空待了快七个月。   他们4月24号坐着长征火箭上去的,11月4号刚跟神舟二十一号乘组办完交接,连空间站的“钥匙”都交出去了,就等着第二天回家。谁能想到,临门一脚出了这档子事。   好在官方很快说了,航天员乘组状态都挺好,这点让不少人松了口气。但大家伙儿还是好奇,那撞上来的“小东西”到底是啥,威力真有那么大?   全国空间探测技术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庞之浩解释了,这些玩意儿叫空间碎片,说白了就是太空垃圾。   这些太空垃圾里,40%以上都是报废的卫星、火箭残骸这些大家伙,剩下的还有发射时丢的螺栓、卫星上掉的涂层碎片,甚至航天员出舱遗落的工具。   更麻烦的是航天器碰撞爆炸产生的次生碎片,碰一次就多一批,跟多米诺骨牌似的,能形成“碎片雪崩”。   别瞅着碎片小,破坏力可不含糊。它们飞起来速度吓人,每秒能到7到10公里,比子弹快好几倍。毫米级的碎片就能把飞船舷窗划花,让太阳翼供电效率下降。   要是厘米级的,直接能戳穿飞船外壳,打穿燃料箱或者管线,搞不好就会泄漏甚至爆炸。就算没穿透,撞击的冲击波也能震坏里面的精密仪器,导航、通信系统都可能失灵。   其实神舟二十号乘组在太空时,就跟空间碎片打过交道。7月份他们出舱作业,还专门给空间站装了空间碎片防护装置。算上他们这次,中国航天员已经在空间站外面装了7次防护“铠甲”了。这些铠甲是多层复合结构,有高强度金属壳,还有能吸收能量的缓冲层,关键部位防护等级特别高。   更关键的是咱们地面有一套完整的监测系统盯着这些太空垃圾。光学望远镜能抓碎片反射的太阳光,连10微米以上的微小碎片都能看清。雷达更厉害,全天候都能工作,能测出厘米级的精度,美国的空间监视网络靠这能找到10厘米以上的碎片。   更何况近些年还加了新技术,激光雷达能实时更新碎片位置,就算晚上或者天气不好也能用。多传感器融合技术能把雷达、光学的数据拼起来,生成3D碎片分布图,碰撞风险算得更准,还能减少虚警。   现在地面团队正忙着给神舟二十号做全面“体检”,分析撞击的影响。这种推迟返回不是第一次,之前神舟十九号就因为东风着陆场天气不好推迟过,团队都有预案。对付不同碎片有不同办法,10厘米以上的能主动调轨道躲开,小碎片就靠被动防护扛着。科学家还在研究用激光烧蚀、太空拖网这些招清除碎片。   地球轨道上现在麻烦大了,1厘米以上的危险碎片估计超百万个,能持续追踪的大碎片都有4.4万个。中国空间站之前就多次主动避险,神舟十七号乘组还修过被微小颗粒撞坏的太阳翼。不过咱们的飞船设计有兜底,像柔性太阳翼是模块化的,坏一片不影响整体供电。   航天员在舱里也不会闲着,他们会配合地面做检查,比如测试电路、监测热控系统,万一真有受损的地方,能在地面指导下加固或者换零件。大家不用太焦虑,地面团队肯定会把风险都排查清楚,才会让航天员出发回家。毕竟对航天工程来说,航天员的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来源:中国青年网 【航天员推迟回家,“罪魁祸首”是空间碎片】  

0 阅读:44
亨克孤独

亨克孤独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