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人民日报了!湖南一老师批改学生作文时,突然就哭了!原来,这名男孩写作文,怀念去世奶奶,文字里藏着戳心的思念,老师被感动到热泪盈眶,特别是最后一句:“只是一层薄薄的土,人与人就再难相见了。”她把这篇作文分享给同学们,被人民日报转发点赞!网友:文字藏着最心的爱! 周三午后,于湖南某乡村小学办公室内,李老师的泪水猝然滑落,正巧滴落在一本作业本上,洇出一个歪歪斜斜的“土”字,带着几分不经意的惆怅。 这篇作文叫《藏在罐子里的爱》,出自班里最内向的男孩小宇之手。三百多个字,没有一句辞藻华丽,却凭着一个掉瓷的糖罐子和一层薄土,引爆了网络,最后被人民日报点赞。 它说的,是爱有多甜,思念有多远。 小宇的糖罐子其实挺破的,白搪瓷磕掉了好几块,盖子也是一块旧布。它被奶奶放在木柜顶上,是小宇童年里最神圣的地方。 罐子里的白糖,是奶奶一顿顿省下菜钱,再走三里地去供销社换来的。那份甜,记忆长河中熠熠生辉,因稀缺而显得格外珍贵,令人难以忘怀。 每天放学,小宇都能看见奶奶坐在门槛上等他。最期待的,就是铁勺碰到罐子缺口时那声“叮”的脆响。一勺糖拌进粥里,或被奶奶捏成糖块塞进手里,就是一整天的快乐。 奶奶自己不吃,目光却始终凝落在小宇身上。那慈祥的笑容,仿佛藏着无尽的甜蜜与满足,比含了饴糖还要欢愉,满溢出对小宇的疼爱。 后来奶奶病了,还对他说:“罐子别空着,等我好点再给你买糖”。这句念想,宛如刻刀,于小宇心底最柔软处深深镌刻,成了他内心深处无法言说的秘密。 如果说罐子是温暖的回忆,那层薄土就是冰冷的现实。 奶奶走后,后山多了一个半人高的土堆。小宇伸手去摸,感觉那土是软的,薄的,像奶奶以前盖在粥上的纱布。 然后,他写下了那句让无数人心碎的话:“只是一层薄薄的土,人与人就再难相见了。” 死亡的距离原来不是千里之外,就是眼前这一捧新土的厚度。看似吹弹可破,却是一道永恒的墙。 第二天班会上,李老师红着眼圈念了这篇作文。起初,听到“叮”的一声时还有同学偷笑,可当念到那层薄土,全班静得可怕,前排的女生已经趴在桌上哭。 有女同学默默给小宇递去了纸巾,他攥着衣角,指节发白,肩膀轻轻地抖。 这篇作文很快从班级群传到了学校,又被当地教育账号发布。无数网友被戳中了。有人说起外婆的桃酥罐子,“罐子还在,装满它的人不在了”。有人在爷爷坟前哭喊,“可没人答应了”。 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每个人心中那份对亲情的亏欠感。 最直接的冲击,来自一对在广东打工的父母。他们在工厂食堂刷到新闻,母亲当场就哭了,两人立刻请了三天假,买了票往家赶。 他们回到家时,看到的正是小宇把新买的糖倒进那个旧罐子里。母子俩抱在一起,哭成了泪人。 那之后,小宇变了。他开始和同学说话,还用硬纸做了个带缺口的小罐子,放满彩色糖果。他说,感觉奶奶还在看着自己。 一个罐子,装满了生的甜蜜;一层薄土,隔开了死的距离。 我们为小宇流泪,其实也是在心疼我们自己。心疼那个可能快要空了,或者被我们遗忘在角落里的“罐子”。 这篇文章最大的提醒或许是,趁罐子还满着,多去尝尝里面的甜,多陪陪那个为你装糖的人。别等到那层薄土盖上,一切都只剩下后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