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张学良软禁期间,陪伴他左右的赵四小姐,时年35岁。 一九四七年,

不急不躁文史 2025-11-10 23:53:12

1947年,张学良软禁期间,陪伴他左右的赵四小姐,时年35岁。 一九四七年,新竹山里的井上温泉很静,木屋门口常有两个人影。 一个头发稀疏、眼神发灰,是被关了十来年的张学良;一个身形瘦、脚穿布鞋,是三十五岁的赵四小姐。守门的宪兵心里清楚,这俩人挂名“养病”,其实一对“犯人”。 往前倒些年,两人的生活完全不是这画面。 张学良是张作霖长子,东北军少帅,小时候母亲逃难,他在大马车上“颠”出来,一辈子就离不开颠簸。一九三六年西安事变后风向突变,年底对他作出处理,一九三七年一月,他被押离南京,从此走在别人划好的路上。 前几年,他在大陆各地被转着关。 贵州、昆明都住过,秘密囚禁地二十多处。昆明那次上街放风,遇见老部下,对方习惯性敬了个礼,军统特务看在眼里,当晚就把他连夜转走,那名军官很快不见踪影。 东北军那边想救又救不了,二十多万兵被蒋介石拆散丢到各个战场,元老派想谈,少壮和士官想硬干,说来说去没个结果,营救到最后只剩一句“想过”。 一九四六年前后,他从重庆歌乐山戴公馆被送往台湾,新竹山上的井上温泉成了新牢笼。 那里是日本人修的疗养地,山高路窄,只一条道能下山,碰上暴雨暴雪,补给车上不来,屋里就得抠着吃。长时间没电,夜里一黑到底。 他年轻时在前线见过太多死人,中年反而怕黑,眼睛又被书报熬坏,只好戴老花镜,盯着阅读架上的书一行一行往下挪。那张一九四七年的照片里,他五十出头,头顶见光,神情发木;旁边的赵一荻穿素色旗袍,脚下布鞋,看着就是个普通媳妇。 她早年的路,走得也不轻。 一九二七年在天津认识张学良,一见就跟着走,后来跪在于凤至面前,愿意当“私人秘书”,说这一辈子不要名分,只求留在身边。 于凤至是原配,早年帮他管家、带孩子,西安事变后在经济上也托底。 后来她得了乳腺癌,只能去美国治病,还在那边为他奔走。等到张学良想皈依基督教,按教义得在两位女人之间做个选择,是于凤至主动提出解除婚约,把纸面上的位置让出来。 井上温泉的吃穿,看不出“囚犯”的样子。 保密局每月拨生活费,有说是五万元上下,够他在山里吃得不差。 早晨七点,他在走廊坐一会儿,呼吸山里的冷气。屋里早餐有馒头、小米粥,也有面包、牛奶,桌上常摆美国橙子和可口可乐,多半是宋子文托人成箱送来,他一天能喝三四瓶。 午饭前在院里练几趟八段锦,顺手看一眼菜地和鸡鸭。 菜地和鸡鸭,是他和赵一荻自己弄出来的。井上温泉补给不稳,两个人索性开垦荒地,种蔬菜,搭鸡舍鸭棚。那张两人蹲在菜地里的照片,身后都是绿苗,鸡鸭乱跑,少帅卷起袖子摸土,如果不点名,很难想到这人曾手握重兵。 下午天色好,他拉着看守下棋、打球。象棋赢多了,愿意陪他的越来越少,只好转去打网球、羽毛球、乒乓球、排球。 张学良爱游泳,山下的河不安全,看守干脆在附近挖个池子只给他用。 晚上有八九个菜,水果新鲜运不上来就吃罐头,睡前洗澡,有护士按摩,医生定期上山看诊。 看上去是“神仙日子”,味道却别扭。 院子不小,走到边缘就能碰到那道看不见的墙。 报纸送上来,凡是沾着军事、政局的部分都被黑墨涂死,剩下一堆社会新闻。信写出去要先过审,写给蒋介石的几封,问软禁到什么时候,丢出去就没回声。 真正肯上山说几句的,倒是蒋经国。 宋美龄那边,也一直插着一只手。早年上海结识,西安事变后她一再替他说情,蒋介石忌惮夫人态度,不敢下“杀”手。到了台湾,她写信说自己没有忘记他,知道他眼睛不好,寄去一盏顺眼的台灯,临去美国前上山一趟,催他给于凤至写信。后来搬离井上温泉、挪到条件好一点的地方,也有她在中间张罗。 一九五九年,台湾方面宣布对张学良“解禁”,话好听,人照样出不了岛。蒋介石松了口,允许他在台北北投选地自建住宅。房子一九六一年前后盖好,他先在附近“禅园”住了两年。一九六四年七月四日,台北登记处多出一对新人:六十四岁的张学良,五十一岁的赵一荻。两人以“秘书”“朋友”的名义同居了三十六年,这一天终于在纸上写成夫妻,此后又一起过了三十多年。 一九七五年蒋介石去世,外头有人以为这回总轮到真正自由。 他拿到的,是下馆子吃饭、去教堂礼拜的许可,活动范围大了些,绳子还在。 有说法讲得直,拴住他的根子不在国法、不在军法,而在蒋家的家法。又熬了十来年,蒋氏父子先后离场,绳索松了些。 三年后,他获准离台赴美,一九九三年底定居夏威夷。 二〇〇〇年,赵一荻在夏威夷先走一步,这个从天津私奔到井上温泉、陪他守了七十二年的女人,悄悄离开。 第二年,张学良也去世,与她合葬在美国的土地上。 等了一生的于凤至,终究没等来“生同衾死同穴”。 东北老家、父亲墓前,那一拜永远欠着。 世人给他算账,少不了“不抵抗”和没回大陆这两条辫子,也少不了西安事变那一刀扭转局势的功劳。井上温泉那间没电的卧室里,夜深以后,他大概也把这些在心里翻过一遍,只是熄灯以后,话都咽回肚子里了。

0 阅读:14
不急不躁文史

不急不躁文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