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被劳教20年的抗战英雄吴其轺重获自由,只能靠蹬三轮车维持生计,但谁能

代天谈历史 2025-11-11 18:35:13

1974年,被劳教20年的抗战英雄吴其轺重获自由,只能靠蹬三轮车维持生计,但谁能想到,这拉着满车废品的老人,曾是拥有几十枚战功勋章的“飞虎队”王牌飞行员,空军中校呢? 吴其轺1918年生于福建闽清一个乡绅家庭,原名吴其瑶,从小在书香环境中长大。青少年时期在青岛读中学,本打算考入燕京大学深造地质专业。1936年夏天,一张空军招飞告示改变方向,他中断学业赶赴杭州笕桥空军学校报名,通过严格体检和耐力考验,包括雪地赤足站立两小时。那年他十八岁,进入航校接受飞行技巧和体能训练,几个月后首次驾驶教练机升空。 1941年毕业分配到中国空军第五大队,驻扎芷江机场,初始军衔少尉。早期任务中,座机多次遭遇日军火力袭击,一次迫降导致左腿神经断裂,医生建议永久停飞。他坚持康复训练,半年后复归岗位。1943年调入中美混合航空队第五大队,驾驶P-40战斗机执行驼峰航线护航任务。这条海拔四千米以上的航道充满缺氧和高空风险,他完成八十多次飞行,累计时长超过八百小时,击落五架日军飞机,包括战斗机和运输机。 衡阳战役期间,飞机中弹翻转,他调整姿态迫降江边,那次行动中受伤三次却迅速恢复,继续出击。美国空军将领陈纳德视察时,注意到他腿部不便,从C-46运输机拆下专用座椅赠送。 1945年日本投降,他押送日军代表抵达芷江,监督洽谈细节,并在南京签字仪式上以分队长身份就座前排。他的两位兄长已在战场牺牲,他成为家中唯一见证胜利的成员。战后获选赴美进修空军战术,1948年抵达美国空军大学学习。次年收到父亲家信,表达返回大陆参与建设的愿望,他辗转经香港搭乘飞机抵达北京,在南苑机场担任教官,后转业到杭州安置工作。 1954年吴其轺三十六岁,被安排到余杭农场开展二十年劳动改造。农场位于杭州郊外,他每日参与开垦土地和种植作物,起初腿伤复发影响行动,但他逐步适应劳作节奏,利用空闲练习体操维持体能。改造期间学会辨识矿石类型,劳作间隙捡拾岩样观察纹理和颜色。农场生活以小组轮班为主,他负责拖运农具和收获物,偶尔修理工具换取额外口粮。 他的未婚妻裘秋瑾得知情况后与他结婚,两人婚后生下两个儿子,周末儿子探视时他讲述儿时故事,避免提及飞行经历。二十年中目睹季节循环,从春耕到冬藏,从不中断日常任务。第五年他转负责牲畜照料,喂养水牛和驾牛车运粮,收获季节调整货物平衡。后期农场引入机械,他学习操作手扶拖拉机,修理机件故障时拆卸齿轮擦拭锈迹。 改造期满前清点个人物品,1974年秋天五十六岁获释返回杭州。城市变化巨大,他面临生计压力,左腿不便限制岗位选择,最终在手套厂拉货,每日驾驶二手三轮车收集废旧布料和金属碎片。收入微薄,一天几元勉强维持一家基本开支。雨天路滑需小心前行,冬天裹紧棉袄出门,夏天脱外衫劳作。儿子帮忙修理车轮,他教辨别废铜生铁价值。拉车途中留意地质样本,捡拾石块回家用水冲洗摆放研究。路线固定绕河边小道,避开高峰拥堵。 1980年档案核实确认吴其轺功绩,恢复空军中校衔位和相应待遇,每月领取补助,继续低调生活。鉴于对矿物研究的积累和英文能力,杭州大学地质系聘请他担任标本室管理员,每日擦拭岩石样本标注产地和成份。学生赞叹他的细致,不知他曾驾机穿越战火。 2005年抗战六十周年,媒体报道事迹,凤凰卫视摄制专题片记录飞行日志和奖章细节。晚年健康渐衰。一生获得十七枚勋章,包括飞行优异十字奖章。2010年10月13日九十二岁在浙江逝世,家人整理遗物取出勋章逐一擦拭。

0 阅读:0
代天谈历史

代天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