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女子带娃试戴金镯10秒,商家以手镯变形逼赔1000元或买下,拒绝调监控还限制

笔尖下说法 2025-11-13 17:36:22

广东女子带娃试戴金镯10秒,商家以手镯变形逼赔1000元或买下,拒绝调监控还限制离开,民警到场怒怼商家。本文拆解案件中的法律误区,结合网友热议科普消费者知情权与举证责任,揭穿商家不合理索赔套路。 一、事发经过:试戴10秒金镯,竟被拦路逼赔? 广东一位妈妈带娃逛街,看中一款黄金小手镯,让孩子试戴了下——手镯偏大没贴到孩子皮肤,全程不到10秒,营业员还在旁边盯着。可取下时,营业员突然拉住她不让走,说手镯变形了,要么赔1000元,要么把镯子买下来。 女子当场懵了,觉得这就是讹人:“试戴全程你都看着,10秒能变形?”理论无果后她提出报警,没想到营业员更横:“报就报!”民警赶到后,营业员仍坚持要女子担责,却死活拒绝调取监控自证。 民警都被气笑了,当场怒怼:“手镯放这儿不就是让试戴的?不能试戴为啥不提前说!”怼得营业员哑口无言。 网友看完这事炸了:“这明摆着抢钱啊!10秒变形骗谁呢?”“商家太嚣张,还限制人身自由,胆子也太大了”“幸好民警公道,不然宝妈得吃大亏”。 二、法律拆解:商家的套路,法律可不认! 很多人遇到过类似“试戴出问题被逼赔”的事,到底该认栽还是硬刚?咱用大白话讲透法律关键点,别被商家忽悠。 1. 先明确:消费者有知情权,不能试戴必须提前说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8条规定,消费者有权知道商品的真实情况。金镯这类商品,试戴是常规流程,要是商家明确不能试戴,必须提前跟顾客说清楚。本案中营业员没提前告知,试戴后又逼赔偿,已经侵犯了女子的知情权——相当于“先诱导试戴,再事后找茬”,这套路本身就不合法。 2. 举证责任在商家,空口白牙不能算! 《民事诉讼法》及相关解释明确,“谁主张,谁举证”。营业员说手镯变形是孩子试戴导致的,就得拿出证据(比如监控、鉴定报告),拿不出来就只能自己承担不利后果。她拒绝调监控,光靠嘴说要赔偿,法律上根本站不住脚。 3. 限制人身自由+漫天要价,已踩法律红线 营业员拉住女子不让走,属于限制他人人身自由,要是情节严重,可能涉及违法;就算手镯真变形,修复费用也远不到1000元,张口就漫天要价,本质和敲诈勒索没区别,消费者完全可以拒绝。 4. 网友最关心的3个问题,一次性说清 - 问:“试戴商品弄坏了,必须赔偿吗?” 答:看情况!要是消费者故意或重大过失弄坏,要赔;但正常试戴导致轻微损耗,商家该自行承担,且必须提前告知“损坏需赔偿”。 - 问:“商家不让走,能强行离开吗?” 答:可以!限制人身自由违法,也能当场报警,保留证据维权。 - 问:“遇到这种套路,该怎么维权?” 答:先拒赔,要求调监控;协商不成报警,或向12315投诉,保留聊天记录、现场照片等证据。 三、热议背后:商家诚信,才是生意的根! 这事儿之所以引发众怒,是因为商家戳中了消费者的痛点——谁没遇到过“试戴后被找茬”“漫天要价”的糟心事儿? 网友观点一边倒,却藏着对商家的失望: - 有人吐槽:“现在有些商家眼里只有钱,完全不讲诚信,试戴10秒就能变形,这金镯质量也太次了吧?” - 有人支招:“遇到这种事千万别怂,一报警商家就怂了,他们就是欺负老实人” - 还有人呼吁:“监管部门该管管,别让这种‘碰瓷式索赔’毁了消费环境” 其实做生意的核心是诚信,靠“套路”坑消费者,或许能赚一笔小钱,却会彻底失去信任——消费者吃过一次亏,再也不会光顾,还会告诉身边人避雷,最终只会被市场淘汰。对消费者来说,遇到不合理索赔也别慌,牢记“提前问清规则、保留证据、果断维权”,法律会站在公道这边。 结论 金镯试戴10秒被逼赔1000元,看似是小事,实则暴露了部分商家的诚信缺失与法律无知。消费者有试戴权,商家有告知义务,举证责任更不能颠倒,漫天要价+限制人身自由,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遇到过商家“碰瓷式索赔”吗?当时是怎么处理的?你觉得该如何杜绝这种套路?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一起为诚信消费发声!

0 阅读:12
笔尖下说法

笔尖下说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