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方高层突然宣布了,中方将采购50万吨泰国大米的消息。 这一步的信号很清晰:稳供应、稳预期。按近年数据测算,50万吨约占我国年度稻米进口量的十分之一左右,是补位,不是替代,目的是把口粮盘子铺得更稳。 前脚泰国国王访华时盛赞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蓬勃气象,后脚泰国总理阿努廷就带来重磅消息——中方将采购50万吨泰国大米。中泰关系再度升温,这桩看似寻常的贸易背后,藏着怎样的合作深意? 泰国总理办公室突然发布的一则消息,让粮食贸易领域的目光瞬间聚焦——中方将从泰国采购50万吨大米。 这一合作消息来得迅速且明确,泰方农业与合作社部部长在发布会上特意强调,这是中泰两国今年以来最大规模的单笔大米贸易订单,双方从磋商到敲定仅用了不到一个月时间,这样的效率背后,藏着对粮食安全的共同重视。 很多人好奇,我国作为稻米生产大国,为何还要大规模进口泰国大米?其实从数据就能看清逻辑。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稻米产量稳定在2.1亿吨左右,自给率长期保持在95%以上,口粮安全基础十分牢固。 但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极端天气、市场波动等风险,适度进口是完善粮食供应体系的必要举措。近五年我国年均稻米进口量约500万吨,此次50万吨的采购量正好占年度进口量的十分之一,既不会对国内市场造成冲击,又能有效补充库存,属于精准的“补位式采购”。 选择泰国大米也有其深层考量。泰国是全球最大的大米出口国之一,其茉莉香米更是以品质优良闻名世界,在我国市场拥有稳定的消费群体。泰国商务部数据显示,去年泰国对华大米出口量达120万吨,占其对华农产品出口总额的18%。 此次采购的50万吨大米中,既有普通白米用于补充储备,也包含一定比例的优质香米,兼顾了储备需求和市场消费需求。 更重要的是,中泰两国在农业领域有着长期稳定的合作基础,双方早在2017年就签署了《关于加强稻米贸易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建立了常态化的贸易沟通机制,这为此次快速达成合作提供了保障。 这一采购行动释放出的“稳供应、稳预期”信号尤为关键。当前全球粮食市场仍受地缘冲突、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部分国家出现粮食出口限制,国际大米价格今年以来波动幅度达12%。 我国通过此次采购,既向市场传递了“口粮供应充足、库存储备充裕”的明确信息,也展现了多元化采购的策略。农业农村部粮食市场分析专家指出,我国粮食储备规模达历史最高水平,加上此次新增的泰国大米采购,口粮供应的“安全垫”会更厚,能有效应对各种不确定性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采购并非“替代”国内生产,而是对现有供应体系的完善。我国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粮食安全战略,近年来不断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今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7.5亿亩以上,单产水平持续提高。 进口的粮食更多是起到“调剂余缺、优化结构”的作用,就像这次采购的泰国大米,既能丰富国内消费者的选择,又能在特殊情况下作为应急储备,让粮食供应的“盘子”铺得更稳、更安全。 中泰此次大米贸易合作,也是两国经贸关系深化的体现。除了大米,我国还从泰国进口橡胶、水果等农产品,同时向泰国出口农机设备、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形成了互补共赢的合作格局。 泰国总理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希望以此次大米合作为契机,进一步扩大两国在农业技术、农产品加工等领域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官方信源: 1. 中泰达成50万吨大米采购合作_泰国总理办公室官网 2. 2025年中国粮食产量数据_国家统计局官网 3. 近五年中国稻米进口量_海关总署官网 4. 泰国对华农产品出口数据_泰国商务部官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