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中日关系危机,差不多是中日建交以来最大的一次。如果不能顺利解决,明年在中国举办的APEC峰会,高市早苗极有可能会被我们晾在一边。如果高市早苗不撤回恶劣言论,日本极有可能步捷克总统帕维尔的后尘,被中国纳入外交交往的“黑名单”,中日之间的高层外交将极有可能被冻结。 谁能想到,中日建交半个多世纪后,双边关系会走到如此紧绷的境地?这次的危机早已超出普通外交摩擦的范畴,从政治表态到民间互动,从官方交涉到经济关联,多个维度都出现了明显的裂痕,说是建交以来最严峻的一次毫不夸张。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的身上,她的一举一动,正直接左右着中日关系的未来走向。 作为日本首位女首相,高市早苗的右翼立场一直鲜明且坚定。参拜靖国神社对她而言如同常规操作,更曾公开叫嚣要用武力控制钓鱼岛,其军国主义倾向早已不是秘密。 而让局势彻底失控的,是她在国会上的一番涉台言论——公然将台海局势与日本“国家存亡危机”挂钩,暗示若台海发生冲突,日本可能动用军事手段介入。 这一表态直接突破了中日四个政治文件划定的红线,台湾问题作为中国内政,早已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事实,而作为二战战败国的日本,本应在涉台问题上保持绝对克制,却屡屡试图突破战后体制束缚,插手地区敏感事务。 中方的回应迅速且有力,中国外交部发布“暂勿前往日本”的出行提醒,看似是针对公民安全的常规预警,实则是对日本政治挑衅的精准反制。 这一举措很快在日本引发连锁反应,旅游业作为日本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长期依赖中国游客的消费支撑,中国游客占日本海外游客比例常年保持在四分之一以上,从东京银座到京都古寺,从大阪美食街到北海道滑雪场,都离不开中国游客的带动。 随着出行提醒发布,大量中国游客取消赴日预订,日本多家旅游机构透露退改咨询量激增,热门城市的酒店、旅行社已感受到明显的订单下滑压力,这种“外交+民生”的施压方式,在中日关系史上并不多见。 更值得关注的是明年将在中国举办的APEC峰会,这场国际盛会本是各国深化合作的平台,但如果中日关系持续恶化,高市早苗极有可能面临被“晾在一边”的尴尬处境。 国际峰会的外交互动向来以双边关系为基础,若双方高层缺乏沟通的政治基础,峰会期间的接触自然无从谈起,这对日本而言,无疑是外交层面的重大损失。 毕竟APEC峰会覆盖亚太主要经济体,日本作为地区重要国家,若错失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领导人沟通的机会,其在亚太地区的话语权和影响力都可能受到波及。 而比峰会冷遇更严重的后果,是被纳入外交交往“黑名单”。捷克总统帕维尔的前车之鉴就在眼前,这位北约军事委员会主席上台后系统性推动反华政策,不仅执意与达赖喇嘛会面、允许“台独”分子窜访,还叫嚣“台湾有事就是欧洲有事”,公然踩踏中国红线,最终遭到中方全面外交孤立。 中止任何形式的官方交往,拒绝国际场合互动、切断元首级对话渠道。经济上的损失同样惨重,2025年上半年中捷双边贸易额同比暴跌19%,捷克汽车零部件、机床设备等支柱产业对华出口大幅下滑,引发连锁失业潮。 对日本而言,一旦步帕维尔后尘,后果将更为严峻。中日作为重要贸易伙伴,中国是日本最大的出口市场之一,两国在贸易、科技等领域的合作深度远超中捷。若高层外交冻结,不仅官方对话渠道中断,民间交流、经贸合作、科技往来等都会受到严重影响。 更关键的是,日本军事专家石野一朝曾坦言,中日若爆发冲突,日本最多只能支撑一周,其国防工业体系不完整,军事发展高度依赖外部输入,这种实力差距下,持续的政治对抗对日本而言并无益处。 当前的中日关系正站在十字路口,高市早苗是否撤回恶劣言论,将成为打破僵局的关键。历史已经证明,任何触碰中国核心利益的行为都将遭到坚决回击,而务实合作才是两国唯一正确的选择,这一逻辑从未因时间或局势变化而改变。 官方信源: 澎湃新闻 新华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