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和一位日本网友聊天,他透露了一个令人诧异的消息! 他说自从今年6月中方恢

承影简史 2025-11-18 10:53:24

昨晚,和一位日本网友聊天,他透露了一个令人诧异的消息! 他说自从今年6月中方恢复进口后,他们那边的水产企业简直像久旱逢甘霖。11月初6吨北海道扇贝刚获批发往中国,海参厂家就连夜加班加点,把几百公斤盐渍海参打包送上货轮。现在整个北海道水产协会都在开会,琢磨怎么把更多禁运产品重新推回中国市场。听他那语气,生怕动作慢半拍,生意就被别人抢走了。 首先得明确一点,咱恢复进口不是随便松的口,更不是求着他们买,是有实打实的前提的。 之前日本排核污染水,咱立马禁了他们所有水产,就是怕不安全,后来是咱自己派人去取样监测,国际上也一直在盯着,查了好长时间确实没发现异常,日本那边也承诺保证质量,这才敢有条件放开。 而且规矩定得特别死,不是所有日本水产企业都能来中国卖,之前被禁的企业得重新申请注册,批下来才能生产发货,光这一条就卡掉了一大批。 发货的时候还得带齐三个证明:卫生合格的、放射性物质达标的、还有明确产地的,少一样都不行,海关那边还要再严查一遍,只要有一点问题,立马就停,绝不含糊。 日本那边之所以跟久旱逢甘霖似的,说白了就是之前亏太惨了,中国本来就是他们最大的水产买家,2022 年的时候他们一年能卖四十多亿人民币的水产到中国,占了他们全球出口的五分之一还多。 结果 2023 年排了核污染水,咱一禁,他们对华出口直接跌到几乎清零,多少水产企业直接断了生路。 北海道那些靠扇贝、海参吃饭的渔民和厂家,这两年日子别提多难过了,货卖不出去,只能烂在手里,现在突然能重新卖给中国,那肯定得玩命抢机会。 你想啊,6 吨扇贝看着不多,但这是开了个头,后面要是卖得好,订单肯定越来越多,他们能不着急吗?海参厂家连夜加班打包,就是怕晚一步订单被别人抢走,这心态太真实了。 北海道水产协会开会琢磨怎么推更多产品回来,这背后全是焦虑,现在想进中国市场的日本企业太多了,光申请注册的就有六百多家,但到现在才批下来 3 家,竞争能不激烈吗? 他们开会根本不是商量怎么赚钱,是商量怎么能符合中国的标准,怎么能快点拿到批文,怎么能抢在其他同行前面把货送过来。 他们心里比谁都清楚,中国市场丢不起,一旦这次抓不住机会,以后再想进来就更难了。 而且他们所谓的 “禁运产品”,想推回来没那么容易,咱禁的都是风险高的地方的货,想让这些货进来,得先过监测这一关,只要核污染相关的指标有一点问题,想都别想,主动权完全在咱手里。 咱得拎清楚,不是咱离不开他们的水产,是他们离不开咱的市场,就拿北海道扇贝来说,咱国内沿海也有扇贝,品质一点不差,买他们的只是因为市场有需求,而且确认了安全。 日本那些水产企业心里门儿清,中国消费者认安全、认品质,要是他们敢在质量上耍花样,哪怕就一次,以后再想进中国市场就彻底没戏了。 所以他们现在急着发货、急着开会,表面是抢生意,实际上是怕失去中国这个 “金主”。 还有个事儿得说清楚,就算现在恢复了一点进口,监管也没放松过,前几天日本有个政客乱说话,咱外交部立马就表态了,明确说了会更严地查他们的水产,只要有风险就立马叫停。 这就是态度,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不管他们多急着卖货,不管生意做得多大,只要威胁到咱老百姓的健康,说停就停。 那些日本企业也知道这一点,所以才不敢有丝毫马虎,连夜打包的时候肯定反复检查,就怕哪个环节出问题,砸了好不容易得来的机会。 其实从这事儿就能看出来,咱国家在食品安全上是真较真,不糊弄老百姓,放开进口是基于科学检测,不是妥协,而且全程把规矩把在手里,日本企业只能跟着咱的节奏走。 他们越急,越说明咱市场的分量重,越说明咱的监管政策管用。 那些北海道的水产企业现在拼了命地赶工、开会,说到底就是被市场逼的,要是他们当初不排核污染水,也不至于落到今天这个地步。 现在能有机会重新卖货,全是靠咱这边网开一面,还得是在安全有保障的前提下,他们要是不珍惜,那真是自断生路。 总的来说,这不是咱求着买他们的东西,是他们求着进咱的市场,而且能不能进、能进多少,全看咱的标准和监管。 咱老百姓不用慌,国家把着关呢,不安全的东西绝对进不来,那些日本企业再急也没用,规矩在这儿摆着,必须按咱的来。 参考资料: 中方:将继续加强对日本水产品输华监管 2025年11月07日 15:48   来源:中国新闻网

0 阅读:70

评论列表

赚钱养佳

赚钱养佳

1
2025-11-18 11:01

这时候还不停止进口更待何时!

猜你喜欢

承影简史

承影简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