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总统正式宣布了! 11月16日,韩国总统府正式对外宣布,将东北亚三国的官方

承影简史 2025-11-18 11:50:51

韩国总统正式宣布了! 11月16日,韩国总统府正式对外宣布,将东北亚三国的官方表述顺序统一规范为“韩中日”。 韩国总统府青瓦台丢出一颗“精致”的外交烟雾弹:以后不叫“韩日中”,改口“韩中日”。 这三字顺序看着是小事,里头的门道可深了,根本不是随便换换那么简单。 先说说之前是怎么回事,前总统尹锡悦那会儿脑子拎不清,2023年9月去开东盟峰会,突然就把用了好多年的“韩中日”改成“韩日中”,理由说是跟美日“价值观更合拍”。 这一改不要紧,韩国国内骂声一片,说他是“屈辱外交”,为了抱美日大腿,连历史账都不管了,还把中国这个最大的贸易伙伴晾在一边。 结果中韩高层很少见面,经贸对话也停了,韩国那些靠中国市场吃饭的企业惨得不行,半导体、汽车这些支柱产业出口蹭蹭往下掉,2024年韩国出口里23%都靠中国,三星、现代这些大公司在中国的营收占比超两成,关系一僵,企业能不亏吗? 现在李在明政府改回来,说白了就是拨乱反正,自己都承认前政府“过度偏向日本,破坏了外交平衡”。 这哪儿是改称呼啊,就是明着给中国递信号:“之前的错了,现在想好好处了”。你想啊,在咱们东亚这边,称呼顺序从来都不只是个习惯问题,藏着的是态度和优先级。 把中国放日本前面,就是告诉外界,韩国现在要把和中国的关系摆回正确位置,不再当日本的“小跟班”。 韩国这么干,核心就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典型的“实用主义”。 经济上他扛不住了,尹锡悦那套“亲日疏中”让韩国GDP增速都受影响,李在明要兑现“提振经济”的承诺,首先就得稳住中国市场。 韩国半导体全球份额19%,近四成全卖到中国,要是这一块丢了,韩国经济得崩一半。 所以改个顺序成本最低,还能快速释放善意,为了后面重启中韩自贸协定谈判、搞新能源合作铺路,这算盘打得精着呢。 安全上他也怕了,日本最近越来越冒进,2025年军费提到GDP的2.1%,创了战后新高,还老在独岛(咱们叫竹岛)问题上挑事,甚至跟着美国瞎扯“台海有事”。 韩国要是还跟日本绑在一起,说不定就得被拖进对抗中国的泥潭,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所以把中国排前面,也是跟国内说“咱们有自己的立场,不跟日本瞎混”,同时也给美国递话“别想把我当棋子”。 现在中美博弈这么厉害,韩国最怕的就是“选边站”,倒向美国丢中国市场,亲近中国又怕得罪美国,只能搞这种“平衡术”。 改个称呼,既没脱离韩美日同盟的架子,又能缓和中国的情绪,还能在东北亚事务里保留点话语权,典型的夹缝中求生存的打法。 当然了,国内反应也分裂得很。进步派都叫好,说终于结束了尹锡悦那套“意识形态外交”的荒唐事;保守派就跳脚,骂这是“向中国示弱”,会动摇跟美日的合作根基,还有右翼团体去青瓦台外面抗议。 这其实就是韩国国内“亲美派”和“务实派”在打架,说到底还是利益之争。 国际上的反应也挺有意思,中国外交部没直接夸,但主流媒体都觉得这是改善关系的积极信号;日本心里不爽,可也只能憋着,外务省就含糊其辞说“关注连贯性”;美国也赶紧说“韩美日同盟还稳固”,想淡化这事儿的影响。 其实大家都看明白了,韩国就是想靠这点小调整找个舒服的位置。 不过咱们也别太当真,这事儿就是个“姿态性调整”,短期能给中韩高层见面、合作重启造点好氛围,但真想解决半导体出口管制、朝核问题这些实在的分歧,光改个称呼可不够。 韩国这“实用主义”的性子,以后要是利益变了,说不定态度又会变。 而且韩日之间的历史账、领土争端从来没解决过,日本要是继续强硬,韩日关系随时可能反弹,到时候这称呼说不定又得换。 总的来说,韩国改这三个字,就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换个外交姿态,算不上多深厚的情谊,但至少比尹锡悦那套糊涂账强。 对咱们来说,能借这个机会推进点务实合作是好事,但也得心里有数,别指望他能多坚定。 毕竟在东北亚这地界,国家之间的关系从来都是靠利益说话,不是靠称呼顺序维系的。 参考资料: 韩国将东亚三国表述统一为“韩中日” 2025-11-17 09:32·环球时报

0 阅读:16

猜你喜欢

承影简史

承影简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