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外交战正酣,韩国突然扔出一颗惊雷,李在明政府官宣:东北亚三国官方表述,从“

承影简史 2025-11-18 11:50:43

中日外交战正酣,韩国突然扔出一颗惊雷,李在明政府官宣:东北亚三国官方表述,从 “韩日中” 改成 “韩中日”! 韩国李在明政府11月16号正式官宣,把东北亚三国的官方表述从之前的“韩日中”改成了“韩中日”。 说实在的,这改动看着就仨字换了个顺序,里头的门道可深了去了,得先说说之前为啥会变成“韩日中”。 前几年尹锡悦当总统的时候,一门心思往日本那边靠,2023年9月开东盟峰会的时候,突然就把韩国人用了好多年的“韩中日”改成“韩日中”,当时韩国总统府还直言不讳,说就是为了凸显和日本关系近。 那阵子尹锡悦政府简直是把亲日刻在骨子里,搞所谓的“理念外交”,眼里就盯着和美国、日本凑堆,压根不管中国是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好多韩国网民都骂,说活了这么大第一次见这么叫的,嘲讽他迟早要改成“日韩中”。 现在李在明政府改回来,绝对不是随便调调顺序那么简单,这就是明摆着的“拨乱反正”。 韩国总统府官员自己都说了,前政府过度偏向日本,破坏了外交平衡,现在改回来才是正路。 这话里的意思太明白了,就是承认之前跟中国把关系搞僵是错的,现在要往回找补。 为啥偏偏选在这时候?不就是因为现在中日关系紧张,东北亚局势本来就够微妙的,韩国这时候把中国的位置挪到日本前面,就是在释放明确信号:不想再跟着尹锡悦的老路走,要跟中国搞好关系。 可能有人觉得,不就是个称呼吗?至于这么较真?还真至于!在外交上,这种表述顺序从来都是“无声的表态”。 你想想,之前尹锡悦把日本放中国前头,明着告诉全世界“我跟日本更铁”;现在李在明改回来,就是告诉所有人“中国在韩国的外交棋盘上,位置比日本重要”。 而且这事儿不是拍脑袋决定的,韩国总统府说了,“韩中日”本来就是韩国社会最常用的说法,尹锡悦那会儿是硬改的,现在不过是改回原样,这话既给了自己台阶下,也表明这不是临时起意,是真要调整外交方向。 再看看李在明政府的动作,改称呼之前就放出话了,说对中国要“实事求是”,国际形势越乱,越得跟周边国家搞好稳定关系。 这话可不是空喊口号,韩国跟中国的经贸联系太深了,好多韩国企业的生产线、市场都在中国,之前尹锡悦硬扛着跟中国疏远,韩国不少行业都受了损失。 现在改称呼,就是想给中韩关系“破冰”,毕竟光靠说好听的没用,得有实际动作,这改顺序就是最直接的表态,相当于跟中国递了个橄榄枝。 咱们再看中国这边的态度,之前外交部早就说了,重视中韩关系,愿意跟韩国坚守建交初心,搞睦邻友好。 现在韩国主动示好,等于双方都有这个意愿,接下来很可能会恢复韩中日峰会这类三边合作机制,毕竟三国在经贸、地区安全这些事儿上,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不过话说回来,这也不是说韩国就彻底跟日本掰了,毕竟韩日都是美国的盟友,表面上还得过得去。 但李在明政府明显比尹锡悦聪明,知道外交不能搞“一边倒”,得讲平衡。 之前尹锡悦不管不顾地亲日,结果日本该跟韩国争历史问题还是争,该在经贸上卡脖子还是卡,半点没含糊,反而把中国这个重要伙伴晾在一边,纯属赔本买卖。 现在改回“韩中日”,就是告诉日本:别觉得我还会像以前那样捧着你,中国的分量比你重;同时也是告诉中国:我知道谁是真能帮韩国过日子的,之前的错我改了。 还有个细节特有意思,韩国总统府解释的时候,特意说“根据韩语使用习惯”,这话看着是找个客观理由,其实就是怕日本闹情绪,给自己留了点缓冲。 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真要是纯讲习惯,尹锡悦那会儿就不会硬改了,现在说白了就是“务实”俩字当头——跟中国搞好关系,能拿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跟日本凑太近,除了跟着美国吆喝,捞不着啥实在的。 现在东北亚这局势本来就够紧张的,中日之间不少摩擦,韩国这时候扔出这么个改动,等于在天平上往中国这边加了个砝码。 这不仅能改善中韩关系,对整个东北亚的稳定也有好处,毕竟三国要是能坐下来好好谈,比互相提防强多了。 李在明政府这步棋走得挺清醒,没像尹锡悦那样被“价值观”绑住手脚,知道国家利益才是最实在的。 总的来说,这改称呼不是小事,是韩国外交方向的大转弯,是从“偏日疏中”往“平衡务实”走的明确信号。 说白了,就是之前走歪了,现在赶紧纠正回来,既顺了韩国国内的民意,又给中国递了诚意,还没把日本彻底得罪死,算是一步挺聪明的棋。 往后就看中日韩能不能借着这股劲儿,把之前僵住的合作重新捡起来,毕竟邻里之间,还是好好相处比天天较劲强。 参考资料: 韩国政府宣布:中国排日本前面 2025-11-16 15:42·央视新闻

0 阅读:23

猜你喜欢

承影简史

承影简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