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日本方面公布的消息,日本新任首相高市早苗确定将于11月21日访问南非,出席今年的20国集团(G20)峰会。那么在近期一系列关于台湾问题的争议之后,中、日是否会在南非再次见面,缓和两国之间紧张的关系呢? 其实答案已经很明确了,咱们外交部已经说得很清楚,G20峰会期间没有安排和日方领导人见面的计划。 而造成现在这种中日外交僵局的原因,得从不久前高市首相的一番话说起。她在日本国会上公开讲,要是台湾那边出了什么事,可能就算日本的“存亡危机事态”,暗示日本说不定会动用所谓的集体防卫权利。 这话可太出格了,台湾那是咱们中国自己的地盘,怎么处理是咱们家里的事,轮不到别的国家指手画脚,更别说把它和日本的安全绑在一起了。这已经碰了咱们的底线,是1945年日本战败后,头一回有日本首相说这种话。 咱们这边反应特别快,外交部副部长马上就召见了日本驻华大使,严肃地说了这事的严重性,连“奉示”这种少见的词都用了,就是告诉日方,咱们国家对这事儿有多重视。驻日本的大使也找了日方官员交涉,把该说的狠话都说明白了——要是真敢插手台海的事,那就是侵略,咱们肯定不会饶过他们。 更有意思的是,日方后来派了外务省的高官金井正彰来中国,想缓和一下气氛。结果就在他到北京的当天,咱们外交部发言人就直接表态,G20期间不会见日本领导人。这时间点卡得特别准,就是要让日方清楚,光派个人来谈没用,得拿出实际行动认错。 可能有人会问,日本就没人觉得这事做得不对吗?其实还真有。日本前首相石破茂就批评说,以前的政府从来不会把话说得这么死,这么明确。还有大学教授也说,再这么闹下去,两国关系可能就回不去了。连日本的企业界也着急,那些卖汽车、卖机械的,还有靠中国游客吃饭的行业,都担心这事儿影响生意,毕竟中国是他们重要的市场。 但现在日本政府的做法挺矛盾的,一边派官来沟通,想让咱们恢复合作、撤销一些管制措施,另一边还想反过来“抗议”咱们对核污染水排海的批评。这哪是解决问题的态度啊?就像两个人吵架,一方先做错了事,不道歉还想让对方让步,哪有这种道理。 咱们中方的态度其实一直很清楚,不是不想和日本好好相处,毕竟两国做邻居,搞好关系对大家都好。但相处的前提是互相尊重,尤其是不能碰咱们的核心利益。台湾问题就是红线,谁碰谁就得承担后果。这次G20不见面,不是把门关死了,而是给日方提个醒:得先认错,得重申不插手台湾的事,不然谈都没法谈。 而且这次G20峰会在南非开,主题是团结、平等、可持续,本来是大家一起商量全球发展大事的场合。但日方自己先挑事,破坏了双边关系的基础,那高层见面自然就没了前提。咱们也说了,会和其他国家好好沟通峰会的正事,就是单独不见日本,这明摆着是对事不对人,问题出在日方的做法上。 至于两国关系能不能缓和,短期来看确实难。毕竟信任这东西,破坏起来容易,建起来难。高市首相刚上台没多久,就闹出这么大动静,让咱们怎么相信日本的政策能稳定下来?但长期来说,还是要看日方怎么做。要是他们能收敛那些激进的话,实实在在遵守之前的约定,不再打台湾的主意,那慢慢修复关系还有可能。 要是日方还执迷不悟,继续试探咱们的底线,那不光是G20不见面,以后可能还有更多实质影响。咱们已经发了留学预警,提醒大家去日本要小心,旅游部门也说了尽量别去,这些都是看得见的后果。日本那些靠中国市场吃饭的行业,迟早会感受到更大的压力,到时候他们肯定会反过来给政府施压。 说到底,国家之间的交往和邻里相处一个道理,得互相尊重、守规矩。日方要是想明白这一点,拿出诚意来纠错,那中日关系还有转圜的余地。但要是还抱着侥幸心理,觉得能蒙混过关,那这次G20的“不见面”,恐怕只是个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