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信吗?太湖底下,2.3米厚的淤泥,上面才趴着不到1.9米的水。说白了,以前的

霁雾阙任 2025-11-20 17:12:07

你敢信吗?太湖底下,2.3米厚的淤泥,上面才趴着不到1.9米的水。说白了,以前的太湖就是个巨大的化粪池。     你敢信吗?太湖这地方,过去底下埋着厚厚2.3米的淤泥,湖面平均水深不到1.9米,说白了,那时候的太湖,跟湖比起来更像个巨大的“化粪池”:淤泥里全是污染物,水浑得发臭,蓝藻爆发成了常态,鱼虾少得可怜。     可现在呢?湖水清澈,岸边绿意盎然,鱼虾都回来了,这波逆袭,靠的全是硬核治理。     早年太湖情况糟糕透顶,它连接了228条河流,泥沙容易沉积,加上周边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直排,农业面源污染也没控制好,湖底淤泥越来越厚,最厚的地方竟有2.3米。     水又浅,阳光照不到底,水草长不起来,水体自净能力越来越差。     2007年的蓝藻大爆发更让人心惊,当时无锡200万居民的自来水都不能用,超市瓶装水被抢光。     走到湖边,远远就能闻到一股臭味,湖面漂着绿油油的蓝藻,鱼虾越来越少,谁能想到,这曾经是“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的地方。     于是治理太湖成了头等大事,一开始清淤特别难,传统清淤船就像“盲人摸象”,乱挖一通,不仅慢,还容易把污染物翻出来造成二次污染。     有人算过,按以前的技术,要清掉一半淤泥,得花63年,效率太低。     后来有了黑科技,被网友称为“超级搓澡工”的“太湖之光”生态清淤平台上岗。     这台水上“变形金刚”由5艘船连成5000平米的“水上巨毯”,AI扫描湖底,泥厚就挖、泥薄不碰,好土不浪费。     3天就能清走8000立方米淤泥,相当于100个集装箱堆成的小山,而且挖上来的淤泥可以在船上脱水压成泥饼,用作肥料或环保砖,污水净化到Ⅲ类水质,比湖里原水还干净。     光清淤还不够,还得从源头断污染,太湖流域2万多家涉磷企业全部整治,一级保护区里的化工企业清零,城镇污水处理厂建得越来越多,2024年新增处理能力66.9万吨/日,新建改造污水管网566公里,处理水主要指标都能达Ⅲ类。     农村也有行动,直播稻取消,秸秆全部离田,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养殖池塘尾水达标才能排放。     现在的太湖早就不是以前的“化粪池”了,2024年水质总体达Ⅲ类,创30年来最好,上半年没监测到水华,连续17年安全度夏。     水生生物多样性指数达“优秀”,以前少见的鱼虾又回来了,湖边成了散步休闲的好去处,风吹过还能闻到湖水的清新味。     更棒的是,这些年治理太湖没耽误发展,流域人口增加了700万,经济总量涨了3.6倍,但水质越来越好。     苏锡常高新技术产业占比提高,绿色工厂园区越来越多,实现了保护和发展两手硬。     从“淤泥比水深”的“化粪池”,到如今有望成为“世界级生态湖区”,太湖花了十几年时间,用了真金白银和硬核科技才逆袭成功。     这也说明,生态修复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既要科技助力,更要持之以恒。     现在再提起太湖,人们想到的又是清澈湖水和岸边绿意,相信只要坚持下去,“太湖美”的画面会一直延续下去。     对此你怎么看?     信源:新华网  

0 阅读:1745
霁雾阙任

霁雾阙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