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最大的遗憾:拥有超80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但美国却宁愿把世界工厂开到中国,也

天天纪闻 2025-11-21 16:16:08

巴西最大的遗憾:拥有超80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但美国却宁愿把世界工厂开到中国,也不愿意开在离自己很近的巴西。巴西的工业总产值还没有中国的零头多,现在连墨西哥都快要超过巴西了。   2024年世界银行的数据摆在那儿:中国的工业增加值一口气冲到了6.8万亿美元,而巴西拼尽全力才搞出4648亿美元的规模。这可不是差一点半点——中国随便拎出个制造业细分领域,比如汽车产业,2024年光整车产值就超过7000亿美元,比巴西全国的工业总产值还多出一大截。   更别提中国从螺丝钉到芯片、从家电到高铁的完整产业链,巴西连个像样的汽车发动机都得靠进口,这种差距已经不是“落后”能形容的,简直是隔了代。 有人可能会问:美国跟巴西隔这么近,运输成本低不说,还能牢牢掌控南美市场,为啥放着近邻不用,非要跑到太平洋对岸找中国?   这事儿得从两头说,一头是巴西自己掉的链子,另一头是中国接得住机会。 先看巴西自己的问题,简直是“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的典型。上世纪60年代那阵,巴西也曾靠工业发力创下过“年均增长10%”的奇迹,汽车、钢铁产业都有模有样。   可到了80年代,好日子过着过着就飘了——既然挖铁矿、种大豆就能轻松换美元,何必费劲搞工业?于是乎,政府把资源全押在了初级产品出口上,工业投入一砍再砍,工厂要么倒闭要么转产,慢慢就掉进了“资源诅咒”的坑里。   “巴西成本”这道坎——办个工厂要盖几十个章,官僚主义能把人磨疯,工人工资年年涨但效率上不去,物流成本比中国高3倍还多。有美国企业早年试过在巴西建厂,光审批流程就走了两年,最后实在耗不起撤资走人,临走前留下句话:“在这里办厂,比跟中国供应商讨价还价还难。”   反观中国,那会儿正憋着股劲儿搞改革开放,不仅给外资画了清晰的政策红线(减税、土地优惠、稳定的营商环境),还疯狂砸钱建港口、修铁路、架电网。别的不说,就说集装箱港口吞吐量,2000年中国还只占全球12%,到2010年就飙到30%,巴西直到今天,主要港口的卸货效率还不到中国的一半。   更关键的是劳动力——中国工人不仅工资比巴西低,还愿意学技术、肯加班,企业招来就能用;而巴西工人受工会影响,动不动就罢工,技术培训还得企业自己从头来。美国企业一算账:虽然中国远,但物流快、工人靠谱、产业链全,从零件到组装能一站式搞定,反而比在巴西建厂省钱。   就这么着,“世界工厂”的头衔落在了中国头上,巴西只能在旁边看着眼红。 更让巴西难堪的是,连同属拉美的墨西哥都后来居上,把它甩在了身后。墨西哥凭啥?答案就俩字:区位。   2018年美墨加签了《美墨加协定》(USMCA),里面明文规定:汽车零部件75%得在三国境内生产,才能享受零关税,还要求40%的零件得由时薪16美元以上的工人生产。这政策一出来,墨西哥立马成了香饽饽——近美国市场,运费比中国省一半,还能搭上零关税的快车。   现在墨西哥光一级汽车零部件工厂就有900多家,大众、宝马、特斯拉全在那儿建厂,特斯拉的墨西哥工厂年产能直奔200万辆,是全球最大的电动车工厂之一。   反观巴西,汽车产业还在靠政府补贴苟活,2024年整车出口量连墨西哥的零头都不到,曾经的“南美工业老大”脸面都快挂不住了。   这些年巴西不是没挣扎过。卢拉总统去年刚上台就喊出“再工业化”的口号,搞了个十年计划,砸3000亿雷亚尔(约合600亿美元)搞基建、推数字化、发展绿色产业,还咬牙过了税改,把一堆乱七八糟的税种合并成增值税,想解决“巴西成本”的老毛病。   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计划刚公布,股市就跌了0.8%,雷亚尔也跟着贬值,投资者心里都犯嘀咕:以前不是没搞过类似政策,最后全被官僚主义和腐败搅黄了,这次能成吗?   果然,到2024年底,3000亿融资只到位了不到三分之一,工厂审批还是要走半年流程,想追上中国、墨西哥,难如登天。 其实说到底,巴西的遗憾根本不是“美国没选它”,而是自己把工业化的机会拱手让人了。   它总想着靠资源躺赢,却忘了工业是个苦差事,得砸钱、熬时间、啃硬骨头——中国为了建产业链,花了几十年培训工人、建基础设施,光高铁就修了4万公里;墨西哥为了抢订单,咬牙接受USMCA的劳工标准,逼着工厂涨工资、提效率。   而巴西呢?既不想吃工业化的苦,又想当工业大国,天下哪有这么好的事? 现在再看巴西的处境,真有点让人唏嘘:手握全世界最丰厚的资源,工业总产值却连中国一个行业都比不上,还被曾经的“小弟”墨西哥赶超。这哪儿是美国的选择问题,分明是自己走偏了路。   说白了,上帝给的好牌只是入场券,能不能打赢,还得看自己会不会打。巴西的教训摆在这儿:靠资源只能富一时,靠工业才能强一世,要是连这点都想不明白,再“被上帝眷顾”也没用。

0 阅读:0
天天纪闻

天天纪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