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人民力量党吴孟成批评黄循财总理的文章说得非常通透!新加坡真的别变成波罗的海

惜陈谈娱乐 2025-11-24 13:42:50

新加坡人民力量党吴孟成批评黄循财总理的文章说得非常通透!新加坡真的别变成波罗的海三国那样,小国硬要指导大国做事。 作为以华人为主体、经济发展背靠中国的城市国家,这样的外交倾向着实让人费解,背后的利益博弈与战略考量值得深究。 吴孟成的批评并非孤立声音,新加坡反对党长期以来都在制衡执政党的外交路线。2020年大选前,李光耀次子李显扬就加入反对党,发文呼吁改变,直言执政体系缺乏有效监督。 人民力量党作为反对党之一,其立场本质是对“大国博弈中选边风险”的警示,这与2020年陈清木创立前进党时“把人民利益置于党利益之前”的主张一脉相承。 从经济根基来看,新加坡根本离不开中国市场。2025年1-5月,中新外贸总额达3351亿元,2024年全年更是高达7899亿元,十年间贸易规模增长1.61倍。 中国不仅是新加坡第七大贸易顺差国,近三年年均顺差更是达到3253亿元,新加坡出口的船舶、电子产品、成品油等核心商品,中国都是重要买家。 更关键的是,新加坡的生存命脉马六甲海峡,2024年中国外贸依赖度仍高达68%,这种航运绑定意味着新加坡的繁荣与中国的贸易需求直接挂钩。 但新加坡的外交表态却充满矛盾。2025年香格里拉对话会上,黄循财直言“不会选边站”,拒绝成为大国“战略代理人”,却在部分敏感议题上频频发出不当言论。 这种摇摆背后是其“双线接触”策略:一方面允许美军舰艇停靠,另一方面2024年与中国扩大陆军联合演习规模;既加入中国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又与美国智库合作安全项目。 李显龙2025年10月的表态更耐人寻味,他承认“中国强大亚洲才能繁荣”,却仍试图在中美间扮演“调停者”,这种模糊姿态让外界难以建立真正信任。 新加坡国内对中国的态度也呈现分裂。2024年10月的民调显示,53%本土受访者认为中国地区影响力在增长,半数人愿将中国视为战略伙伴。 但海外新加坡人中,37%更倾向美国,这种差异反映出新加坡在本土利益与海外战略间的纠结,也印证了南洋理工大学专家所言“部分民众对地缘政治缺乏清醒认知”。 东盟整体的态度更具参考性。2025年ISEAS报告显示,56.4%受访者认可中国经济影响力第一,但对中国的信任度仅36.6%,低于日本和欧盟。 这种信任缺口源于部分国家对南海问题的担忧,但新加坡作为非南海沿岸国,却过度介入,显然偏离了“区域问题由区域国家主导”的原则。 对比其他小国的战略自主,新加坡的做法并不高明。越南既参与RCEP又保持与美国合作,却始终以经济利益为先;印尼则坚决推动东盟中心性,拒绝成为大国棋子。 这些国家的共识是:小国的生存之道是务实合作,而非试图“指导大国”。波罗的海三国盲目选边后经济受挫的教训,早已敲响警钟。 替代航运项目的推进更让新加坡的冒险策略充满风险。虽然克拉地峡运河因泰国政局变动暂时受阻,但中巴经济走廊、中伊铁路已在稳步推进。 北极航线2025年通航能力持续提升,一旦这些通道完全成型,马六甲海峡的航运地位将大幅下降,新加坡依赖的中转贸易必然受到冲击。 网友对此争议激烈,支持吴孟成观点的人留言“吃中国饭就别砸中国锅”,认为新加坡应珍惜合作红利;也有网友认为“小国求生存不易,摇摆可以理解”。 但务实来看,新加坡的最佳路径是摒弃模糊策略,正视经济与中国深度绑定的现实。2025年新加坡外长访华出席香山论坛,正是修复关系的契机。 未来走向大概率是“策略微调”:新加坡会减少不当言论,更注重务实合作,但短期内不会完全放弃“双线接触”,毕竟其安全合作仍依赖西方。 但这种平衡越来越难维持,随着中国替代通道的完善,新加坡的议价权将持续下降。如果继续触碰底线,最终可能失去的不仅是中国市场,还有长期积累的信任。 小国外交的智慧在于认清自身定位,而非盲目追求存在感。新加坡若能回归理性,聚焦互利共赢,才能在大国博弈中站稳脚跟;若执意玩火,终将自食恶果。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或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阅读:44

评论列表

MR燊

MR燊

2
2025-11-24 20:00

新加波你要明白,今天的日本都是说了一句不该说的话,换来什么下场,新加波你应该没有日本的强大吧,

猜你喜欢

惜陈谈娱乐

惜陈谈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