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斩首行动,正式执行!北京这次没给东京留一丝颜面,正式通知拒绝出席明年1月的中日韩首脑会议。企图一边在台海问题上玩火,一边坐东亚峰会主桌?中国绝不答应! 2025年11月24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例行记者会上明确表态,因日本领导人涉台错误言论,当前不具备举行第十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的条件,这一回应直接击碎了日本作为轮值主席国的主场外交幻想。 事件的导火索早有铺垫。11月7日,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国会公然宣称“台湾有事”可能构成日本“存亡危机事态”,暗示可武力介入,这是1945年以来日本领导人首次在正式场合将台海问题与集体自卫权绑定。 这一言论并非一时失言。高市执政以来,一直依赖与右翼政党“维新会”的合作巩固地位,涉台强硬表态本质是为了讨好右翼选票,转移国内经济困境的视线,其亲信甚至抱怨她“未充分考虑后果就仓促作答”。 中方的反制迅速且精准。11月20日,原定举行的中日韩文化部长会议被推迟;11月24日,直接拒绝明年1月的首脑峰会,同步暂停的还有中日渔业合作磋商与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层层递进的措施直指日本核心利益。 日本汽车产业率先承压。2025年1-9月,雷克萨斯在华进口量138412辆,虽有4%增速,但较2020年的23.54万辆已大幅下滑;丰田进口车同比下滑5%,英菲尼迪月度销量仅百辆左右。更致命的是中国稀土出口管制,日系混动车型每辆需4公斤稀土,目前丰田库存仅够维持3个月。 旅游业的打击同样直接。2024年中国游客赴日消费达1.73万亿日元,占外国游客总消费的21.3%,2025年原本预计全年游客破千万,但近期大量中国游客退改行程,多家日本酒店出现“预订量为零”的窘境,野村综合研究所测算经济损失将达2.2万亿日元。 日本国内的分裂也逐渐显现。鸠山由纪夫等三位前首相公开反对高市言论,鸠山直言“日本不应干涉中国内政”;但《读卖新闻》民调显示,56%受访者认可其对华立场,18-39岁人群认可率高达64%,世代分歧明显。 高市早苗试图在G20峰会上破局。11月23日,她在南非与韩国总统李在明举行15分钟会晤,却被日媒炒作成“密切沟通”,实则未达成任何实质协议;她求见中方高层遭拒后,还不点名批评中国稀土管制,试图构建排华产业链,却忽视日本90%稀土加工依赖中国的现实。 美国的态度让日本更加被动。2025年G20期间,美国国务院对高市涉台表态仅例行强调“支持地区和平”,无任何实质性支持,特朗普政府更关注经贸利益,让日本“挟洋自重”的算盘彻底落空。 从经济数据看,中日贸易合作本是双赢。自邦交正常化以来,双边贸易增长超300倍,连续15年维持3000亿美元高位,但高市的错误言论正在亲手摧毁这一基础。2025年1-8月,日本威士忌对华进口额虽增长41.9%,但随着关系恶化,这一增长大概率戛然而止。 网友对此议论纷纷,有人说“挑衅就要付出代价,核心利益不容试探”,也有人认为“日本企业成了政客博弈的牺牲品”,还有网友提醒“看看日系车销量下滑,就知道谁离不开谁”。 在我看来,中方的拒绝不是关闭对话大门,而是设立明确规矩:合作必须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如果日本继续拒不纠正错误,除了会议停摆,汽车、旅游、电子等依赖中国市场的产业将遭受更严重冲击。 未来走势很明确:要么高市早苗收回涉台错误言论,重启对话基础;要么日本在经济寒冬中持续承压,其在东亚地区的影响力将进一步下滑。没有哪个国家能一边挑战他国核心利益,一边享受合作红利。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或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