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印度政府宣布在全球范围内全面恢复向中国公民发放旅游签证,这被看作是

惜陈谈娱乐 2025-11-24 15:42:22

11月24日,印度政府宣布在全球范围内全面恢复向中国公民发放旅游签证,这被看作是两国关系缓和的又一个重要信号。 但这份“破冰”信号背后,真的能让中国游客买单吗? 早在2025年7月24日,印度就已时隔五年重启中国公民旅游签证申请,当时仅开放北京、上海、广州等少数使领馆渠道。 10月,中断五年的中印直飞航班也正式恢复,首趟航班从加尔各答顺利飞抵广州,让不少期待双向交流的人看到希望。 可表面的便利化之下,隐形门槛却没减少。申请签证仍需提交余额不少于10万元的六个月银行流水,还得亲自跑到北上广的签证中心面交材料。 这种繁琐流程,在全球简化签证的大潮中显得格格不入。印度旅行社负责人维克拉姆·拉纳直言,很多中国游客就是因为这些门槛,转而选择了其他目的地。 2025年中国出境游市场早已热闹起来,呈现出“短途优先、体验驱动”的格局。泰国对中国公民免签30天,马来西亚预计2025年接待中国游客将达500万人次。 这些国家要么免签,要么签证流程简单,对比之下,印度的高门槛实在没吸引力。网友们的评论很直接:“有这功夫,去泰国玩两趟都够了”“10万流水+面交,纯属劝退”。 印度之所以急于恢复对华旅游签证,经济需求是重要动因。2025年,旅游业为印度经济贡献近1.76万亿元,国际游客消费是重要增长点。 可受签证限制影响,近年印度向中国公民签发的签证数量从2019年的20万份锐减至不足2000份,跌幅达99%,中国游客的缺位让印度旅游业损失惨重。 更关键的是,印度对中国稀土的依赖度极高。2024-2025财年,印度从中国进口稀土磁体870吨,总值超30亿卢比,这些稀土是其电子制造、电动汽车产业的核心原材料。 中国将稀土及相关技术纳入出口管控后,印度企业不得不提交终端用户证明,承诺不转卖第三方,这也让印度不得不务实对待双边关系。 但印度的诚意明显不足,签证政策还存在双标。2025年5月,印度与英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为英国公民简化签证流程,降低学生签证费并延长居留期限。 可对中国游客,却始终抱着高门槛不放。这种区别对待,让中国游客很难产生好感,也让“龙象共舞”的期待打了折扣。 安全问题更是中国游客的心头大患。2025年5月,中国驻加尔各答总领馆就提醒,尼印边境管控加强,已有数名中国公民因误入被拘捕,面临2-8年监禁及罚金。 进入雨季以来,驻印使馆又多次提醒,印度多地雷雨大风天气增多,易引发自然灾害,还需防范伤寒、登革热等传染病。这些安全隐患,让本就犹豫的游客更不敢轻易前往。 除了安全和门槛,服务短板也很明显。新德里机场至今没有完善的中文服务,孟买火车站的电子屏只有印地语和英语,中国游客出行很不方便。 更重要的是,女性游客的安全顾虑一直没解决。虽然印度部分地区基础设施有了改善,但相关安全事件仍偶有发生,让不少女性游客望而却步。 中印关系的解冻,从来不是单一领域的事。旅游签证的开放是第一步,但要真正拉近民心,还需要更多真诚的互动。 目前,中国已向46国单方面免签,与29国签署免签协定,2025年6月还将印尼纳入240小时过境免签范围,用实际行动促进人员往来。 印度如果真的想吸引中国游客,就该放下防备,简化签证流程,取消不必要的门槛,同时升级旅游服务、加强安全保障。 还要解除对中国留学生、学者的不合理限制,取消在印中企的投资经营壁垒,让交流不仅仅停留在旅游层面。 从长远来看,中印作为两大人口大国,双边交流的潜力巨大。但这种潜力的释放,需要双方拿出足够的诚意和耐心。 如果印度只是把签证开放当作战略对冲的工具,不解决实际问题,那么即便航线恢复、签证放开,也很难真正赢回中国游客的信任。 未来,印度若能逐步简化签证流程、提升服务质量、消除安全隐患,中印旅游交流或许会迎来新的转机。但如果继续维持现状,这场“破冰”可能只是昙花一现。 两国28亿人民的交往,不该被简化成一道算计门槛的算术题,而应是基于信任的双向奔赴。只有真正放下隔阂,才能让“龙象共舞”从愿景变成现实。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或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阅读:5

猜你喜欢

惜陈谈娱乐

惜陈谈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