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专家警告!日本第一生命经济研究所首席经济分析师 熊野英生:如果这样的中日关系持续1年以上,即使没有2.6万亿日元,也将减少2万亿日元以上的中国游客消费,对于日本的旅游产业,特别是地方经济将造成巨大冲击。 最近日本第一生命经济研究所的首席经济分析师熊野英生发出了一个明确的警告,这个警告直接点出了中日关系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2025 年前三季度,中国大陆去日本的游客有 748.7 万人次,占同期日本所有外国游客的 24% 左右,一直是日本最大的游客来源地。而且中国游客花的钱特别多,2024 年全年在日消费达到 1.73 万亿日元,占所有外国游客总消费的 21.3%,2025 年光是 4 到 6 月这三个月,就贡献了 5160 亿日元。 更关键的是,中国游客人均消费能力远超其他国家游客,人均在日消费约 1.3 万元人民币,是韩国游客的 2.3 倍,美国游客的 1.7 倍,相当于每个中国游客都能给日本带来一笔不小的收入。 现在中日关系紧张,直接导致中国游客赴日意愿下降,退订潮来得又快又猛。11 月 15 日一天,中国游客的退订量就突破 12 万单,东京、大阪的酒店取消率飙升到 40%,北海道新雪谷滑雪场 55% 的中国团队订单全没了。国内多家航空公司还推出了日本航线的无损退改政策,很多游客选择取消行程,上海到东京的航线搜索量单日就暴跌 82%,全日空甚至计划 12 月砍掉 20% 的中日航线。 这种变化对日本零售业的打击最直接。日本免税店里七成多的销售额都来自中国游客,2025 年三季度日本免税店销售额同比暴跌 61.3%,银座、新宿这些核心商圈的免税店有 20% 已经暂停营业。东京银座某免税店店长说,以前 SK-II 神仙水每天能卖 200 瓶,现在一周卖不到 10 瓶;大阪一家 LV 专柜,去年中国游客贡献了 80% 的销售额,今年国庆期间单日销售额从 500 万日元跌到 80 万日元,店员比顾客还多。药妆店的情况也一样,大阪心斋桥的药妆店客流骤减,只能减少高单价商品的库存。 对日本地方经济来说,冲击更是全方位的。京都、北海道、冲绳这些靠旅游吃饭的地方,感受最明显。京都岚山商店街一年利润的 62% 靠旅行团,观光巴士不来,街上的抹茶冰淇淋、糯米团子就卖不出去;札幌市中心那家以前要排队的成吉思汗烤肉店,现在晚八点就关门,老板天天算着固定的燃气费、电费,账本上全是红字。酒店行业更惨,大阪心斋桥地区的酒店入住率从 92% 骤降到 41%,箱根温泉的客房周一到周四入住率只有两成,服务员的排班越来越稀疏。 就业市场也跟着受影响,每减少 100 万中国游客,日本就会损失约 2.3 万个就业岗位。这些岗位包括机场免税店员、中文导购、民宿管家、景区中文服务人员等。东京银座某化妆品专柜 30% 的销售额来自中国客人,现在导购都闲置了;京都从事民宿、餐饮的从业者中,超 40% 的收入和中国游客相关,现在收入锐减,不少人面临失业风险。 日本地方政府不是没想过补救,推出过本地居民折扣券,想和韩语、英语博主合作,还打算复制冰岛的 “停留签” 吸引欧美远程办公人员,但效果都不好。日本国内居民敢连休一周以上的不到 23%,没法填补团客的空缺;欧美游客的消费习惯和中国游客不一样,他们不爱集体购物,更愿意把钱花在户外体验、文化活动上,而日本地方城市根本没有这些配套项目。同样的酒店价格,日本本地人觉得贵,宁愿去东京订更潮的新酒店,地方酒店改卖散客也没人买账。 更麻烦的是,这种冲击不只是短期的。日本旅游业对中国游客的依赖是结构性的,东南亚游客人均消费只有中国游客的三分之一,欧美游客季节性波动大,根本填不上 2 万亿日元的消费缺口。2023 年第四季度,中国出境游选择东南亚的比例升到 47%,选择日本的跌到不足 23%,再加上泰国、马来西亚对中国游客免签,航班恢复到疫情前七成,而日本的航班恢复率还在五成徘徊,汇率带来的价格优势也被抵消了。 日本观光厅早就测算过,如果完全失去中国游客,年度消费缺口大约 2.1 万亿日元,相当于北海道、冲绳、京都三地地方税收总额的 1.6 倍。熊野英生说的 2 万亿日元以上损失,就是基于这些实际情况的判断。旅游不是简单的吃喝玩乐,而是一条长链条的经济活动,从签证代办、航班、移动支付到酒店洗衣房、高速公路服务区,一个环节停摆,其他环节就会跟着受影响。 日本地方经济本来就脆弱,旅游行业的萧条会进一步导致地方税收减少,公共服务的投入也会受影响。京都河原町商圈上个月关掉了十家小店,老板平均年龄 42 岁,大多没有第二职业技能,没了游客只能重新找零工。这种情况持续一年以上,日本旅游产业很难恢复,地方经济的窟窿只会越来越大,最终影响到整个日本的经济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