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德媒刊文声称,中国当下面临两个道路选择。其一是,收复台湾。其二是,

霁雾阙任 2025-11-26 17:36:19

11月24日,德媒刊文声称,中国当下面临两个道路选择。其一是,收复台湾。其二是,进一步进行内部改革。德媒声称,如果中国将这一阶段性的战略平衡误读为有能力在台湾问题上通过强势手段与日本及其盟友“正面碰撞”,则可能重蹈晚清甲午战争的覆辙——因战略冒进暴露其脆弱,最终吞下深远代价。     有些西方媒体,似乎脑子里的日历还停在一百多年前,11月24日,一家德国媒体煞有介事地给中国“算了一卦”,说中国现在站在十字路口,面临两个选项:要么用“强硬手段”收复台湾,要么搞内部改革继续发展。     他们甚至搬出130年前的甲午战争作警告,说如果中国现在贸然挑衅日本及其盟友,就会重蹈覆辙,暴露出“虚弱”,吃大亏。     这种把地缘政治当作电子游戏里“只能点一个技能树”的思维,不仅显得对东亚历史认知混乱,也完全误读了今天中国的运作逻辑。     其实历史早就给了答案,1997年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那年中国一边在谈判桌上收回香港,推进主权回归,一边在国内大刀阔斧推进市场经济改革,结果呢?香港回归二十多年,GDP从1.37万亿港元涨到2021年的2.86万亿,翻了一倍多。     与此同时,内地经济也一路飙升。说明了什么?主权统一和内部发展从来不是非此即彼的单选题,而像人体骨骼和肌肉一样,骨架稳了,肌肉才能发力。     现实数据更说明问题,2024年,两岸贸易额依然高达2929.71亿美元,大陆对台出口增长9.8%,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种紧密的经济纽带,就是内部改革红利外溢的直接体现。     德媒在那里担心中国“虚弱”,中国已经在全球制造业分一大块蛋糕: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32%,41个工业大类全覆盖,5G基站全球占比60%。全社会研发投入超过3.6万亿,拥有50万家高新技术企业。     这样的经济体,早不是过去那种需要看列强脸色决定未来的“前工业国家”。     更好笑的是,他们硬把现在的台海局势比作“晚清重演”,晚清时,工业产值连全球的2%都不到,水师战舰炮弹哑火率高达40%,腐败严重。     那种外表庞大但骨子里空虚的状态,跟今天现代化中国比根本没法比,今天的西太平洋,海底铺设了2.2万公里光纤传感网,天空有6马赫巡航的无人机,海面上有电磁弹射的福建舰。     想靠几艘外购战舰和几个顾问就打断中国国运?别做梦了。     再说所谓的“日本及其盟友”。现代供应链下,局面早不再像19世纪那样泾渭分明,美国90%稀土依赖进口,药品原料45%靠进口,全球经济早就绑在了一起。     兰德公司都模拟过,美军哪怕损失两支航母战斗群,国内反战情绪就可能掀翻局面,百年前那种列强毫无心理负担“围猎东方”的局面,再也不存在。     现在中国手里有3.1万亿美元储备,背后是覆盖65%人口的“一带一路”朋友圈,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常年保持30%,根本不需要通过碰撞谁来证明自己。     台湾问题是历史必然,内部改革是民族复兴的引擎,这两件事在中国日程表上,一直是并排写着的,不存在“只能选一个”。     简单说,外媒的“二选一”恐慌完全是过时的逻辑,他们把中国想象成一张老地图里的国家,却忽略了今天中国经济、技术、供应链、国际法和战略体系早已经完全现代化。     主权和发展,从来可以同时进行,也必须同时进行,这是历史经验和现实数据都告诉我们的事实。     对此你怎么看?

0 阅读:20

猜你喜欢

霁雾阙任

霁雾阙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