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资质升一级,不是多拿个证书那么简单,而是企业能接多大活、赚多少钱、能不能活下去的分水岭。 去年我接触过一家做市政工程的中小公司,资质是二级,年年接的都是几千万的小项目,老板说“像在小池塘里打鱼,鱼不多,网还总被卡”。 今年他们一口气升到一级,半年内就中标了一个3.2亿的综合管廊项目——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不是他们突然变强了,是政策给了他们进场的门票。 现在政府项目招标,资质等级已经不是“加分项”,而是“门槛”。2024年新规则下,没一级资质,连报名资格都没有。 不是招标方刁难,是系统自动拦截。 你技术再好、团队再牛,系统认的只有数据——注册建造师人数、社保连续记录、业绩是否在国家平台有备案。 造假? 别想了,现在查得比你家水电费还细。 更现实的是,资质升级后,银行愿意多给你贷款,投资人愿意多给你估值。 广东一家企业升一级后被上市公司溢价近五成收购,收购方说:“我们买的是他那五年干的五个10亿级项目,不是设备和工人。 ” 但别以为升上去就高枕无忧。 住建部今年正在全国搞“资质动态核查”,查人、查社保、查业绩真伪。 有人靠挂证升的级,现在被查出来,资质直接吊销,三年内不得重新申请。 升一级是机会,守住一级才是本事。 真正聪明的企业,升资质不是为了 brag,是为了把管理跟上。 人员要实打实缴社保,业绩要清清楚楚录进国家平台,财务要能对得上账。 这不是在应付检查,是在为自己铺一条能走十年的路。 别再盯着“怎么快点升”,先问问自己:团队够不够硬? 账本干不干净? 项目经不经得起查? 资质是门面,但真正撑起门面的,是背后的规矩和人。
没有社保的人,老了之后,会不会很惨?一起看看网友怎么说:1️⃣网友1:不惨,子
【248评论】【10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