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中国今天清空7307亿美元美债,明天,我们自己的出口企业,就将接不到一张新订

史鉴奇谈 2025-10-04 12:01:54

一旦中国今天清空7307亿美元美债,明天,我们自己的出口企业,就将接不到一张新订单!   这7307亿美元抛向市场,换回来的,将是瞬间贬值的美元现金。而美元一旦崩盘,汇率天天剧烈波动,我们的出口企业,今天签的单,明天可能就得亏本出货,最终只能裁员、倒闭,成千上万的工人,将因此失去饭碗。   千万别把“清空7307亿美元美债”这事想得太简单,这根本不是“卖资产换现金”的买卖,而是能掀翻全球金融桌子的核级操作。   真要是今天动手清空,明天最先慌神的不是美国财政部,而是咱们沿海那些开足马力的出口工厂。这7307亿美元不是散户手里的股票,说抛就能悄无声息抛完。   它占了海外持有美债总量的近7%,这么巨量的卖单砸下去,美债市场直接就得崩。买家根本接不住,美债价格会直线跳水,收益率跟着疯涨,整个美元信用体系都得抖三抖。   美联储不可能坐视不管。它要么就得下场接盘,要么就得紧急加息稳住市场,但不管哪招,都会瞬间抽干全球美元流动性。   美元汇率会先乱成一锅粥。不是简单贬值,而是剧烈震荡,今天涨3%明天跌5%都有可能。咱们的出口企业最怕这个。   广东那家做家具的工厂老板最有体会,他上周刚跟美国客户签了100万美元的订单,约定一个月后收款。今天汇率还是7.2,明天要是跌到7.0,这笔单直接就少赚20万人民币。   要是波动再大点,订单签完第二天汇率就跌破6.8,这单货等于白做,甚至还得倒贴钱。这种风险谁扛得住?   没有企业敢冒这险。美国采购商那边也会慌,他们拿不准人民币到底会涨多少,干脆先停掉所有新订单,等着汇率稳定再说。   宁波港的货代早就见过这阵仗。前几年美债收益率飙到4.5%那回,就有美国超市临时取消了三个集装箱的小家电订单,理由就是“汇率算不清,不敢下单”。   更要命的是,咱们的出口盘子里,美国还是重要市场。那些做新能源汽车、光伏组件的企业,产品确实有不可替代性,但架不住结算货币出问题。   山东那家光伏企业刚拿到美国的电站订单,约定用美元结算。要是美元天天过山车,企业连成本核算都做不了,只能先把生产线停下来。   生产线一停,工人工资得发,厂房租金得交,原材料压在仓库里还会贬值。撑不过三个月,就得开始裁员,中小企业直接就得倒闭。   成千上万的工人会失去饭碗,不是危言耸听。长三角、珠三角多少家庭指着出口订单过日子,工厂一倒,连锁反应就来了。   有人会说“美元崩盘不是正好打击美国吗”,但咱们手里的美元资产也会跟着打水漂。抛美债换回来的美元现金,当天就会贬值,换汇成本直线上升。   企业拿着人民币换美元去进货,成本突然涨了10%,要么自己吞了利润,要么就得涨价。涨价之后,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又弱了,订单更难拿。   这还只是直接影响。紧接着,美国那边肯定会有反制。他们可能会给中国出口商品加征新关税,理由都不用找,“维护本国市场稳定”就行。   前两年特朗普政府就用过这招,对华商品加征关税,咱们当时减持一点美债都得小心翼翼,更别说清空了。   美国还可能限制中国企业用美元结算,或者给CIPS系统使绊子。现在全球贸易80%以上用美元结算,咱们的“新三样”出口还得靠这个体系走流程。   要是结算通道出问题,就算有订单也没法收钱。浙江那家新能源车企就差点栽过跟头,去年一笔欧洲订单因为美元结算延迟,差点断了现金流。   更现实的是,中国从来没打算“一次性清空”。从2022年到现在,咱们都是慢慢减,累计减了超2800亿美元,持仓降到了2009年以来的新低。   这种渐进式操作才是稳妥的。既避开了市场恐慌,又能优化外汇储备结构,把钱转到黄金、欧元资产这些“篮子”里。   2025年咱们连续6个月增持黄金,储备量到了2436亿美元,就是在做风险对冲。同时CIPS系统也在发力,2025年处理了175万亿元跨境支付,人民币国际支付份额突破3%。   这些动作都是在给外汇储备“卸包袱”,但绝不是“一刀切”。真要是硬来,就等于自己挥拳打自己的外贸基本盘。   那些说“清空美债能逼美国让步”的,根本没算过出口企业的账。咱们的外贸从来不是靠“赌”,而是靠稳。   把所有风险都算进去,才敢慢慢调整资产结构。毕竟出口企业的订单、工人的饭碗,比一时的“爽感”重要多了。   信源:《金思宇:中国减持美债:多重因素交织下的战略选择与全球金融重构》,秦安战略

0 阅读:38
史鉴奇谈

史鉴奇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