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出动600士兵拦截,意大利撤了,西班牙怂了,土耳其怕了,哈马斯却发起致命大反击。 土耳其安纳多卢通讯社、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等媒体发布消息称,以色列出动了600名士兵拦截来自全球的救援物资输送团队。在最为关键的时刻,意大利军舰宣布撤退,不再为全球救援船队护航,主要原因就是担忧遭到以色列海军攻击。先前宣布继续护航的西班牙军舰"愤怒号"也怂了,为了避免与以色列海军正面遭遇,后撤到“全球舰队”后方10-12海里。 意大利撤了,西班牙那边也没撑住。先前西班牙军舰“愤怒号”还硬气地说要继续护航,转头就蔫了。为了不跟以色列海军正面撞上,“愤怒号”悄悄往后退,一下子撤到了“全球舰队”后方10到12海里的地方。这哪是护航,分明是躲得远远的,生怕被波及。 土耳其的反应更耐人寻味。这个平时在中东事务上从不缺位的国家,这次也没了往日的强硬。他们嘴上没说退,但行动早就暴露了心态。土耳其外交部虽然骂以色列的做法是“恐怖行径”,还让伊斯坦布尔检察院调查24名土耳其公民被扣押的事,但真要动真格的对抗,他们显然也犯怵。 毕竟以色列的狠劲摆在那。就在半年前,他们还在公海强行拦了“玛德琳”号援助船,把船拖回以色列,12名乘员全被逮捕遣返。那船上的婴儿配方奶粉和医疗用品,说没收就没收了。连瑞典“环保少女”通贝里参与的船队都没能例外,可见以色列拦截起来根本不讲情面。 这支被拦的“全球坚韧船队”更不简单。船上载着来自40多个国家的500多名志愿者,总共约50艘船,全是奔着打破加沙海上封锁去的。可他们再坚持,也架不住护航舰队先泄了气。意大利撤了,西班牙怂了,土耳其也没敢往前冲,600名以军士兵几乎没费多大劲就控制了局面。 以色列还在给自己找借口。他们一口咬定救援物资会落入哈马斯之手,可世界卫生组织早就发了警告,加沙四分之三的人口正面临“紧急”或“灾难性”的粮食短缺。这种时候拦着救援船,无异于往加沙民众的伤口上撒盐。 谁都没料到,软柿子没捏成,反倒惹来了硬茬。哈马斯直接炸了。他们当晚就发表声明,把以色列的拦截骂成“海盗行径”和“恐怖主义罪行”。哈马斯的发言人说得很明白,这些物资是给遭受了两年种族灭绝与饥荒的加沙群众的,以色列连救援人士和记者都不放过,根本没把国际法放在眼里。 愤怒很快变成了行动。哈马斯直接发起了致命反击。他们没有选择硬碰硬的海战,而是把火力对准了以色列控制区的薄弱环节。加沙周边的以军哨所接连遇袭,火箭弹更是密集地飞向边境城镇,一时间以色列的防空警报响个不停。 这波反击打得极有章法。哈马斯很清楚,以色列能拦住海上的船,却挡不住陆地上的反击。先前以色列炸了加沙北部杰巴利耶的援助中心,造成约40人伤亡,其中大多是妇女和老人,这早就埋下了怒火的种子。现在救援船被拦,正好成了反击的导火索。 西班牙政府气得够呛。外交大臣何塞·曼努埃尔·阿尔瓦雷斯直接在马德里紧急召见了以色列临时代办,毕竟船上有65名西班牙人被卷了进去。哥伦比亚也跟着抗议,意大利工会更是呼吁搞总罢工支持船队,可这些声援根本改变不了海上的结局。 以色列看似赢了一局,实则把自己推到了更尴尬的位置。他们拦得住一艘艘船,却堵不住国际社会的骂声,更挡不住哈马斯越来越猛烈的反击。加沙的人道主义危机没解决,以色列的安全压力反而更大了。 哈马斯的反击还在继续。他们用行动证明,就算外部援助被拦住,他们也有能力让以色列付出代价。这种不对称的对抗,恰恰戳中了以色列的软肋——他们可以掌控海面,却没法彻底掌控局势。 意大利的撤退,西班牙的后撤,土耳其的克制,反倒让哈马斯的反击显得更有力量。这场较量到最后已经不是物资能不能送进去,而是谁能真正掌握主动权。以色列靠武力拦了船,哈马斯却用反击挣回了气势。 信源:新华网《哈马斯谴责以色列拦截人道主义船队》
没有哈马斯的加沙,民众才能安居乐业!2007年,哈马斯把法塔赫驱逐到约旦河
【10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