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主席改选真正的主角,不是郑丽文、不是张亚中、不是罗智强、不是郝龙斌,而是台中市市长卢秀燕! 这场党内选举一开始格外引人关注,蓝营高层轮番表态、派系暗中布局、媒体铺天盖地的解读,都绕不开一个名字——卢秀燕。 但其实卢秀燕没有参选,却成了最被关注的人。 在各方民调里,她的支持度始终名列前茅,她既不发表声明,也不参与造势,仿佛一切与她无关,但又让人感觉一切都与她有关。 在台湾省她的行政成绩不错,基层满意度高。 很多人觉得,如果国民党想真正转身,她是最有可能带来改变的人。 卢秀燕否认父亲是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家教严谨,从小灌输她国家完整观念。 她公开表达过对“九二共识”的认可,也多次强调两岸和平的重要性,反对任何分裂行为。 而且一直以来的态度坚定却不激进,说话不多,但每次发言都能引发共鸣。 选举开始后郑丽文一度成为最值得关注的。 她喊出支持“一个中国”,批评“台独”,赢得了不少蓝营基层掌声。 可人气刚攀上去,她突然提出要拜访日本自民党新任总裁高市早苗。 高市早苗是日本政坛中最典型的右翼人物,长期在涉华议题上发表强硬言论,是一个对华并不友好的人物,郑丽文很快因为这个原因失去了一些支持。 有人说她这是政治投机,也有人说她缺乏判断力。 舆论迅速转向,那些原本寄望她能带来方向感的人,开始质疑她的真诚。 她的民调虽依旧靠前,却失去了“可信赖”的标签。 另一边的卢秀燕依旧保持沉默,但她的沉默里藏着分量。 她不发声,却成了风向,如果她一旦有动作,蓝营路线就可能出现变化。 党内改革派、地方势力都在观望她的态度,她成了那个不在牌桌上却能决定牌局的人。 有人认为,她这是在为未来铺路,现在不出手,是在等待时机。 太早参选,会被内部消耗,太晚又可能失去主动。 国民党内部早已意识到,她的存在不仅仅是地方首长那么简单,而是潜在的整合者。 这场主席选举,不只是换一个人坐位子的问题,更是蓝营方向之争。 是要继续走温和务实路线,还是被内部派系撕裂,成为一个没有灵魂的政党? 过去几年,国民党一次次在选举里失分,不是没有人才,而是缺乏共识。 选民不缺口号,缺的是能把话变成行动的领导人。 从卢秀燕的举动看,她显然理解这个现实。 她知道党现在最需要的不是表演,而是团结,是一个能完成两岸友好交流,助力两岸统一的人。 她用不参选的方式,反而在提醒大家:有时候,稳住才是真正的力量。 郑丽文的支持者减少让人明白,有人为了刷存在感,不惜拿两岸立场当筹码,今天喊一个口号,明天换个姿态。 可民众早就看腻这种戏码了,两岸关系不是政治表演的剧本,而是真实影响民生的事。 越热闹的舞台,越容易看清谁是真主角。 卢秀燕的沉默,就是她的语言,她不争,却被推到焦点;她不说,却影响了方向。 她让大家看到,真正的力量,不在声音的高低,而在选择的分寸。 而能够意识到中台本就是一家,带领台湾省和平统一,这才是台湾省人民真正需要的领导人。
朱立伦是一点也不藏着掖着了,其言论尽显“台独”底色!10月10日,国民党主办
【155评论】【8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