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说:让台湾永远不会在被分出去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将海峡填平,将台湾直接与大陆版块连成一体。 这话听上去令人振奋,有人甚至把它当作“解决台湾问题”的终极方案。 但要把这事变成现实,先得把工程、财政、自然条件等一大堆难题过一遍,这种想法现实吗? 台湾海峡最窄处是福建平潭岛到台湾新竹之间,约130公里。 海峡平均深度被说成60米上下,所以网友认为,这并不是大洋深处,只要动用工程技术,把这段海填上、筑起人工陆地,就能把台湾“接上”大陆。 毕竟大陆近海有填海经验,岛礁扩张、吹填造岛这些案例,在南海、珠三角、江浙沿海都有。 一旦有陆路连接,两岸交通、物流、人流都能无缝对接,距离、理想化地,就好像台湾仿佛成了大陆一块被“搁置”的大陆板块。 但反对声音更多、更强,因为这根本不可能实现。 要知道需要的土石方的巨大数量:就算只打通那条最窄路线,填土量至少得几十亿立方米,甚至可能上百亿。 这个量不是小工程,而且从哪里拿土? 沿海山体、河流泥沙、内陆采石……要么破坏环境,要么运输成本高昂。 再加上施工难度:台湾海峡风浪大、台风频繁、海底地质复杂、地震活动区,这些因素都可能让填好的路堤遭到破坏或沉降。 海洋生物、渔业生态这些也都会被打乱。 航运通道也不能完全断开,船只要照常通行,这意味着必须留出航道或通道设计。 再有就是资金和管理:要是动用几千亿、上万亿投资,这对国家和地方都是重负。 所以填海连岛更多是概念炒作,而非现实可行路线。 它把焦点集中在“工程能不能做”上,却忽视了政治、战略、社会和生态一系列配套难题。 填海连岛跨越130公里的人工陆地要持续抵抗海洋侵蚀、构建稳定地基,这是难以想象的长期难题。 成本更是吓人,动用如此规模的资源、资金、动员每天都会拖累国家其他民生项目,得不偿失。 一旦展开这种工程,本身就是挑明意图,对区域安全、外交关系、岛内舆论都是极大冲击。 比起做这样一件“肌肉工程”,更现实、更具说服力的是:深化两岸经济交流、文化认同、制度认同的融合,让台湾民意越来越倾向于统一,即用“软实力”把连结的根基打稳。 官方巡航和海事执法,是在现有法理和海域控制上的扩展,与用土石把海填满是完全不同的思路。 控制海域、水上规则的方式比填海这种宏观物理方案更容易操作、风险更小。 而且填海路线设计也无法避免留通航通道的问题。 一旦把海堵死,物流断裂、国际法争端、海运路线调整等等都会引发重大连锁效应。 所以网友建议把填海连岛当作实现“永久统一”的唯一路径,是一种过分工程化、极端化的思维,并不可能实现。 真正的可持续统一,归根到底要靠人心靠机制靠制度靠理念认同。 在现代世界里,把统一建立在桥梁、填海、隧道这种构造物上,是容易引发安全焦虑和破裂风险的。 真要让两岸“连在一起”,是两岸人民能够心连心,愿两岸都能在彼此信任里看见未来,让台湾早日实现和平统一。
有网友说:让台湾永远不会在被分出去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将海峡填平,将台湾直接与大陆版
凭栏观望史
2025-10-10 12:55:53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