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李讷生子后不久就离婚了,生活十分困难。毛主席得知后很心疼。于是,他特

混沌于浮云 2025-10-13 18:51:44

1972年,李讷生子后不久就离婚了,生活十分困难。毛主席得知后很心疼。于是,他特意让警卫员送去800元钱,改善李讷的生活…… 李讷是毛泽东与江青的女儿,1940年出生在延安。那时候延安是革命根据地,她从小就在父亲身边长大。毛泽东当时已经四十多岁了,之前几个孩子都没能好好陪着,所以对这个小女儿格外上心。延安的日子虽然艰苦,但李讷成了父亲的开心果,经常围着他转。毛泽东工作忙,但一有空就教她识字,讲道理,告诉她别搞特殊,和普通孩子一样。这让她从小就养成了低调的习惯。 李讷上学的时候,先去了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女子中学,那是在1953年。接着1959年考上北京大学历史系,读了六年书。同学们大多不知道她的身份,她就跟大家一样认真学习。1965年毕业后,她进了解放军报社做编辑,工作挺勤快的,领导和同事都觉得她可靠。后来响应号召,她去了江西的五七干校劳动。在那里,她认识了徐晓军。 徐晓军出身工人家庭,在招待所工作,学历是初中。他为人热情,常找李讷聊天,一起活动。李讷性格安静,但跟他相处觉得轻松。两人慢慢有了感情,1970年结婚。江青反对,因为觉得背景和教育不一样,但李讷坚持,向父亲写了信。毛泽东查了徐晓军的家庭,同意了。婚后他们一度过得还行,1972年生了儿子毛东东。 生孩子没多久,李讷和徐晓军就离婚了。原因是两人观念不合,李讷爱安静看书,徐晓军比较安于现状,没啥上进心。家里的小事越积越多,吵架不断,最后决定分开。儿子归李讷带,她一个人拉扯孩子,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工资不高,又要上班又要照顾小孩,住的地方也偏僻简陋。有次儿子病了,她忙前忙后,累得够呛。 李讷的情况传到毛泽东耳朵里。他平时教育子女要自立,但看到女儿这么难过,还是动了心。毛泽东问了问详情,觉得得帮一把。从自己的稿费里取出8000元,让警卫员张耀祠送过去。这笔钱对李讷来说是及时雨,用来买东西改善生活。毛泽东还给了李敏同样的数额,平衡一下。 离婚后过了几年,李讷带着儿子回了北京。她没找人帮忙,住在一间小平房里,继续工作。毛泽东1976年去世了,李讷虽然身份特殊,但从不利用这点求方便。她保持低调,一辈子受父亲影响,坚持朴实作风。 李讷的教育经历挺典型的,从中学到大学,一步步走来。北京大学历史系那时要求高,她毕业后直接进报社,编辑工作需要细心,她做得不错。五七干校是那个年代很多人去的,她在那适应了劳动生活。认识徐晓军后,两人从朋友到恋爱,过程自然,但婚姻没维持住。 离婚的原因主要是生活习惯不同。李讷工作忙,喜欢安静,徐晓军在家务上没帮多少忙。孩子出生后,负担加重,矛盾就爆发了。李讷选择离婚,一个人带孩子,这在当时不算常见,但她咬牙坚持。生活困难体现在方方面面,钱不够用,住得远,照顾孩子分身乏术。 毛泽东听到消息后,确实心疼。他平时稿费攒着,这次特意支取8000元。警卫员送钱时,李讷感动,但没多说什么。这事也让他反思女儿的婚姻,当初同意得太快了。同时给李敏8000元,显示他公平对待子女。 回北京后,李讷的生活渐渐稳定。她在单位上班,儿子慢慢长大。她没换大房子,一直住小平房。父亲去世后,她更注重自力更生,从不麻烦组织。这体现了她从小受的教育。 李讷的童年回忆多是延安的点点滴滴。毛泽东教她认字时,用简单的话讲大道理。她上学后,成绩好,但不张扬。大学时学历史,对她后来工作有帮助。报社编辑让她接触不少材料,积累经验。 在干校,李讷劳动积极,徐晓军帮她干活,两人就这样熟了。结婚时,毛泽东送了马列选集当礼物,体现他的风格。生子后,家庭问题暴露,离婚不可避免。 生活困难期,李讷没抱怨,坚持上班。儿子病时,她自己处理,没求援。毛泽东的援助解了燃眉之急,但她没依赖,继续自食其力。 后续她低调生活,受父亲影响,一生朴素。这段经历让人看到普通一面的伟人家庭。

0 阅读:41

猜你喜欢

混沌于浮云

混沌于浮云

感谢大家的关注